【荃湾大会堂终章】鞋盒设计享誉国际 康文署失策最佳演奏厅失声

撰文: 黄桂桂
出版:更新:

“政府一如以往的漠视文化界——特别是音乐界的需要。”香港中文大学合唱团音乐总监朱振威如是说。对于政府有意拆卸荃湾大会堂重建,朱振威坚决表示:“不同意。”不止他,几乎整个本港音乐界都不同意重建,因为荃湾大会堂的演奏厅被喻为本港“最佳古典音乐场地”。拆卸,等同判处死刑。
摄影:蔡正邦

荃湾大会堂演奏厅被尊为本港“最佳古典音乐场地”。

采用“鞋盒型”设计 成“最佳古典音乐场地”

现时,康文署辖下有五个大型场地适合古典音乐演出,分别为香港文化中心音乐厅、香港大会堂音乐厅、荃湾大会堂演奏厅、沙田大会堂演奏厅、屯门大会堂演奏厅。当中以荃湾大会堂演奏厅的声效最为优秀。

1970年代,本港开始建设荃湾、沙田、屯门三个新市镇,时任港督麦理浩重视公共建设及文化艺术,在重重反对之下,仍坚持兴建荃湾大会堂、沙田大会堂及屯门大会堂。为节省时间及成本,三个大会堂皆以香港大会堂作蓝本,因此三个演奏厅均采用最典型的“鞋盒型”设计——多年来世界各地实证较容易得到良好声效的设计。朱振威指,“业界推崇鞋盒型,因为这是很难失败的设计,同时成本也较低。”

香港艺术发展局音乐界艺术顾问、香港中文大学合唱团音乐总监、资深乐评人朱振威。(受访者提供)

既然荃湾、沙田及屯门大会堂的演奏厅都采用鞋盒设计,为何只有荃湾大会堂演奏厅被尊为本港“最佳古典音乐场地”?原来这与其得天独厚的设计有关,“三个场地舞台后面的反声板设计及物料都有所不同,这些意外配合令荃湾大会堂演奏厅成为一个优质的音乐厅。”甚至比香港文化中心及香港大会堂有过之而无不及。

兴建音乐演奏厅及多功能演艺厅过程中,会有不同的考虑,包括结构、墙身物料及观众座位的位置。香港城市大学建筑科技学部高级讲师潘永祥博士指出,以墙身物料为例,音乐表演注重声音的反弹、频率、接收,而话剧表演注重声音的清晰度。因此音乐演奏厅及多功能演艺厅在墙身材料的选择上会有所不同,以达致不同的声音效果。

除了“鞋盒型”设计,亦有近年颇受欢迎、观众席以梯田形式包围舞台的“葡萄园式(vineyard)”设计,如德国汉堡易北爱乐厅(Elbphilharmonie)、高雄卫武营国家艺术文化中心音乐厅等,但这种设计需要高明的声响设计师操刀,方有机会做到出色效果。朱振威认为,香港文化中心音乐厅正是东施效颦的失败例子。

世界各地知名乐团曾演出 现却沦地区设施

荃湾大会堂曾举办不少大型古典音乐节目,例如1998年有法国广播爱乐乐团(当时译名法国电台管弦乐团);1999年有英国皇家爱乐乐团(当时译名英国皇家管弦乐团)、俄罗斯钢琴大师Mikhail Pletnev香港首演;2000年有布达佩斯节日乐团与女高音滴.卡娜娃演出。朱振威批评,这个盛极一时的“最佳古典音乐场地”今天沦为鲜有人知的演奏厅,皆是政府一手一脚造成,“康文署是本港最大的演艺节目买手,而康文署将荃湾大会堂定位为地区设施,导致很少安排殿堂级艺人及艺团会到荃湾大会堂演出。”

康文署将荃湾大会堂定位为地区设施,导致很少安排殿堂级艺人及艺团会到荃湾大会堂演出。

“无法信任政府” 重建后或变平庸演艺厅

而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于最新一份财政预算案提出“一地多用”发展项目,荃湾大会堂及毗邻裁判法院有机会成为其中一幅被判处死刑的土地,将被拆卸并重建用作政府、机构或社区设施,亦有可能重置当区民政事务处。朱振威失望表示:“从政府一贯以来对表演场地的建设及规划往绩,实在无法信任政府会从设施质素出发,以一个一流音乐厅(的标准)作对等的补偿。重建后极有可能仅以一座声效平庸的演艺厅充数。当香港的音乐家及乐团失去一个安心尽展所长的场馆,这对香港的音乐发展将是一项打击。”

财政预算案提出“一地多用”发展项目,荃湾大会堂有可能成为其中一个需拆卸重建的社区设施。

“演奏厅”变“演艺厅” 音乐由主变辅

他解释,许多自1990年代起兴建的“演艺厅”虽可供音乐表演,但为照顾观众席不同位置的视野,这些演艺厅多采用扇形设计,不利声音反射,加上所选用的物料令这些场地残响较短,方便扩音演出,“于是当使用真声的古典音乐演出时声响就会太直接传送至观众,而舞台演奏者也较难互相聆听,演出水平大打折扣。”

政府以数字思维衡量大会堂的价值,但音乐并不能以数字衡量。

由“演奏厅”变“演艺厅”,意味着表演场地性质的转变。“除了大会堂及文化中心的两个音乐厅及一个大剧院,康文署属下所有1,000座左右的场馆英文名称均为‘Auditorium’,很中性地表达这就是一个表演场地。而中文名称由1980年代三个新界区大会堂的‘演奏厅’变成后来一系列‘演艺厅’,反映了政府作这些建设背后的心态,是放弃了以音乐为主、其他演艺演出为辅的模式,变成要做到‘面面俱圆’,在功能上不倾向个别项目。但经此转向,实际结果就是康文署再没有一个场地真正适合古典音乐演出。”

政府以数字衡量大会堂​ 漠视音乐界需要

朱振威认为,政府以数字思维衡量大会堂的价值,但音乐并不能以数字衡量。“政府此举一如以往的漠视文化界——特别是音乐界的需要。他们可能会根据数字例如使用率、上座率等考虑应否重建及如何补偿,却没有想过荃湾大会堂是一个特别优秀的音乐场地,对音乐家来说有不同的意义。况且,如果是从质素的角度出发,替代品务必是一个专门设计的优质音乐厅才算是对等的交换。而以政府往绩及现在政府的作风,能有这样‘质与量皆兼顾’的结果是机会渺茫,所以业界才会对重建荃湾大会堂有如此大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