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手绘明信片撑小店 珍惜留不住的风景

撰文: 陈铭智
出版:更新:

提起“撑小店”,不论网上讨论还是传媒焦点,总落在赶忙帮衬食店的一条长长人龙,光顾小店的最后时光似乎是大众较容易作出的选择。本地画家慧惠最近推出“撑小店:慧惠x香港小店明信片系列”,以画笔展现荣兴单车、粤东磁厂等小店。记者在一堆美轮美奂的明信片中,瞥见一张经已结业的“合成士多”,顿感唏嘘。慧画期望作品能介绍本地特色小店,鼓励市民珍惜之余,更要留住当中的地道人情味。

推出这张明信片的时候,合成士多早已结业。(受访者提供)

自幼居于旧区 一直爱画香港小店

画家慧惠成长于油麻地旧区,自幼习画,也爱画社区小店的光景人情。“那些小店老板用自己双手为街坊服务,很多时他们都不会只当街坊是客人,而是会一起倾偈吹水,我觉得这是很好的社区联系。”慧惠说,自从2014年7月开设同名脸书专页后,小店一直是她的创作灵感来源,画笔下的小店大多是过去曾光顾,现场先勾勒出构图,之后再慢慢地完成作品。

赴日学画感受小店人情

慧惠曾经到日本学习木刻水印和“絵手纸”,亦不忘留意当地的社区人情与小店光景。当时她住在富士山附近的一间民宿,那个小社区的餐厅与店铺,除了成为她笔下作品,亲切而紧密的邻里关系也令她印象难忘。她提到那里各家小店都贴有一张“絵手纸”,那不仅仅是一封有图画的信,更包含绘者对收信人的祝福,出自一家酒舖老板的手笔。慧惠后来知道酒舖老板本身喜欢画画,虽然要继承父业,但她著实为老板与街坊真挚深厚的情谊感动。

“小店可以令香港社区更多元化,香港人也会有更多连锁店以外的选择。”慧惠解释,就算是港人到外地旅游也不会只著眼那些跨国连锁品牌,而是感受当地社区小店,感受其文化传统和浓厚的人情味。“假如我们只得连锁店,香港会失去自己特色。”

明信片可于Kubrick、艺鹄、利记士多等地选购。

荣兴单车。(受访者提供)
美姿华摄影室。(受访者提供)
善美影室。(受访者提供)

如果小店终究留不住?要记住它的美好。

近年来,但凡小店结业的报导一出,总会引起网民及市民讨论,甚至不惜时间排队吃最后一餐。如果小店终究失去,我们如何可以做得更多?记者曾光顾过合成士多,遂与慧惠谈起店主黄老板,谈起关于合成的琐碎记忆。慧惠明白小店会有结束的一日,“但是你会记得小店给予过你的事物。如果你日后也会开设小店,你会不会想想小店曾为街坊带来甚么?”慧惠希望光顾小店的人不会只限于消费,记住小店的美好,再令自己发挥其美好的一面,这是她创作小店明信片的意义,是她自己“撑小店”的心意。

“我自小住油麻地,身处旧区,总觉得人情味很重要,喜欢草根小店,喜欢笔下小店的客人和光景。他们独一无二,给我的印象体验都不同;他们令我觉得香港还有希望,而我还会画下去。”慧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