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白海豚一日三搁浅! 渔护署初步承认数量下降
6月23日香港水域发生3宗中华白海豚搁浅个案,香港海洋公园保育基金“鲸豚搁浅行动组”接报后派出专家到场视察及检验海豚尸体。
行动组分别于深井丽都花园附近,发现一条被渔丝缠绕的成年中华白海豚;及于南丫岛与喜灵洲附近对开海域和大屿山番鬼塘,发现一条年幼及一条有待确认年龄的中华白海豚,令今年的搁浅个案增至15宗。
缠鬼网致死
昨日于深井及南丫岛发现的两条海豚尸体,已被送往海洋公园。行动组为年幼中华白海豚进行解剖,并将于今天为被渔丝缠死的海豚作详细检验,初步检验指两具豚尸已达第四级严重腐烂。行动组将于今日到大屿山番鬼塘处理尸体。
海洋公园保育基金助理科研项目经理冼映彤指,海豚被俗称“鬼网”的弃置渔网缠绕致死最为常见,行动组亦曾于解剖时在海豚胃部发现渔钩。她称:“胡乱弃置渔具会对海豚造成威胁。其他海洋生物如被鬼网缠绕后无法挣脱,都有机会造成死亡。由于在水底清理鬼网有一定的危险性,必须由经验丰富的专业潜水员负责,市民自律才是最治本的方法。”
基建减栖息地 易生意外
“香港海豚保育学会”(学会)发言人郑家泰对一连三宗搁浅感到难过,并估计年幼白海豚的死亡原因与海水污严有关。“海水严重污染,海豚妈妈体内积聚过量毒素,海豚妈妈产子亦会将毒素遗传给幼豚。幼豚免疫力不足,因此容易死亡。”
郑家泰又指于深井发现的海豚约长两米,应是刚成年不久,估计并非老死。“如不是患病致死,则有极大可能与人为因素有关,可能是被船撞到或鬼网缠住。而威胁海豚最严重的,是其栖息地受基建破坏,如三跑、港殊澳大桥、海上人工岛等,海豚活动空间减少,令牠们更易被船撞到。”
死亡追不上存活率
学会续指本港海豚数字每年递减,学会估算2014年本港约有61条海豚,而2015年统计数据已完成,显示整体海豚数字再有明显下降趋势。学会发言人郑家泰:“死一条便少一条海豚,而幼海豚死亡更严重打击其族群存亡,因为死亡率追不上存活率,海豚族群难以继续繁衍。”
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委托香港海豚保育学会,监察中华白海豚在香港水域包括大屿山西面、西北面及东北面的活动情况。以往海豚统计数字,通常于每年六月发放,渔护署指2015年的数据仍在分析中,因此未能公布实质数字,但承认东北面的海豚有下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