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坑西重建】粮油店蚀本死撑 区议员指未有计划安置商户
城规会早前通过大坑西邨重建方案,居民陆续迁出,商场生意大不如前,十室九空,剩下鞋店、补习社、旧式理发厅和粮油行等。仍然留下来的店主,心系的不再是生计,而是昔日跟街坊谈天说地的闲适生活。楼去,楼建,重建后可建住宅,人情却难存。游走商场,听听他们的心底话。
粮油店蚀本死撑 让街坊打趸吹水
永兴和粮食公司的曾伯,在邨内卖柴米油盐三十载,见证这里的兴衰。十年前的全盛时期,很多街坊光顾,每天朝7晚12,每天做到“无停手”。子女放学,亦要帮忙招呼客人和送货。
十年过去,光顾的人愈来愈少,永兴和甚至没货可卖。每月没有盈利,仍要交付5000元租金,他却坚守做这盘“蚀本”生意,不但因为永兴和是其心血,而为了一个更傻的原因:“无他,退休后还要过日子,而且邨内老人家闲来也有地方跟他们打趸吹水。”
重建与否,曾伯不了解。
“做到几时呀? 唔知呀!难听啲讲,做到死就算数喇!”
“不舍得一班街坊呀!好有感情,他们每天经过都会打招呼。”
与大坑西一起成长 开办补习社助邨中儿童
文健邦在大坑西邨成长,自言跟大坑西一起长大,自称邨内的“文化化石”,见证其兴衰,三十多年来的生命都奉献给它。他眼见区内有不少家庭的双亲都要工作,小朋友由祖父母照料,无人理会其家课,于是开办香港青苗协会补习社,今年已是第20个年头。
提及重建,文声称:“李兆基代表曾答应重建后,会于原址租出一个舖位让我继续经营。我相信重建后有更好、更安全的环境。毕竟,大坑西邨已有40多年的历史,设施太残旧了。”过渡期间,他会安排学生在附近南山邨及大坑东邨的分校继续补习。他唯一担心的是,地产商能否准时交楼,若能预期进行,补习社才可原区重开,对学生的影响便减至最少。“重建后,我相信有更多新居民,增添不少学生。”
文健邦对重建说得淡淡然,但言谈间却能感受到他对大坑西邨的情深义重。他说︳邨中的一事一物都是“睇住佢大”,有好深厚感情,“邨内居民都互相信任,行开行埋,店舖也不用锁门。”他形容,大坑西邨是香港最后一片净土。
补习社创办人:建筑是死物,无谓眷恋。关键是,重建后,这里的人仍在。
区议员:未有计划如何安置商户
城规会规定重建计划启动前,必先与住户达成调迁的协议。另外,本区区议员及大坑西邨居民权益关注组顾问谭国侨指,现时的计划内并无具体地提及会如何安置商户,估计一般会给予一笔恩恤金予受影响商户或不续约。他形容仅存的商户很无助,大部分商户都希望政府能提供补偿。
谭议员相信,大坑西邨重建后商户的租金应该不会太高。他解释,因一街之隔的南山邨商场及街市都是偏向街坊式经营的生意,租金及商品价格偏低,市民购物时会有所比较,“该区的商业价值不高,租金太高(发展商)未必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