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来东涌】东涌人不知东涌河 中三学生研发便携水质监测器
东涌,顾名思义,河涌也。而东涌河更是香港绝无仅有,保育生态价值极高、水质佳的天然河流,东涌新市镇扩展计划,政府亦为保育东涌河规划河畔公园。东涌天主教学校师生参与绿色力量“赏‧识东涌河”计划后,中三学生方志杰编写应用程式,自研廉价便携式水质监测器,让大众实践公民监察河流。
东涌学生不知东涌河
生物科主任黄应昌老师的手提电话,任何时候都套上长镜头,他笑言方便考察。他每月带领生物会同学到附近考察,拍摄一些未能辨别的生物,上传i Naturalist App,供专家鉴定,期望能感染学生成为公民科学家。
学校位置邻近东涌河口,可谓占尽天时地利,学生理应熟悉东涌河。然而,黄老师说“正正相反”,“学生出世到依家十几年,唔知道原来有东涌河。5分钟路程,佢哋都冇行过去。呢一代青年人放学就返屋企,少接触社区,就算系认识,都系文字性,冇亲身经历。”阿杰闻言也感尴尬:“听过东涌河,冇去过。但冇心血来潮的感觉要去。”
黄老师也言,经常在东涌考察,也不知东涌河生态价值何其高,“我平时都会考察东涌湾,但留意唔到有咁多招潮蟹,同埋唔知啲品种。”他说即使身为老师,对东涌河生态的认知绝不及环团保育专家,才带领几位同学参与绿色力量东涌河的考察活动。
老师:学生起初不情愿考察
黄老师说,起初带学生们去东涌河考察,部分同学仔并不愿意:“十个人落度去,面口都唔同晒。因为全是泥泞,惊阿妈闹,啲鞋、裤都污糟,依家小朋友接受唔到大自然环境。”听到老师这么说,阿杰面也通红,笑了两声,“当初唔知东涌河啲泥咁湿,跟住阿sir行,鞋衫都污糟晒,有啲反面嘅感觉。”
尤其炎炎夏日,头顶著太阳在红树林搜集生态数据,点算蟹、螺的数量和品种,又量度红树的高矮肥瘦。“睇佢哋表情就唔系几愿意。但佢哋同返我讲:‘学识好多生物,望住就分到蟹同螺嘅名称,课堂学唔到。’”黄老师说,透过考察,学生们有所反思:原来一直忽略了生活中一些有趣的事物。
考察后启发:监测河水人为污染
阿杰则这样形容第一次考察东涌河:“觉得好奇妙,好多蟹同螺好得意。”他坦言对生物其实没有兴趣,却醉心科研。“经过第一次考察,河口见到好多胶樽、手套。”黄老师提议他从水质监测的方向进行研发,结果这位“四眼”小子花了两周,研发出“平靓正”的便携式水质监测器。他尝试以最简单的方法让记者理解发明背后的原理:将一个原用于鱼缸的感应器,连接处理器:“我拣咗一个未上市、未普及嘅开发版,因为有wifi芯片功能,用嚟驳住供电器,连住感应器,将数据传送返去电脑。”他更自编程式,只要将感应器放入水中,程式会显示水混浊度的数值,预设每15秒传送新数据。
他们的“土炮”水质监察器可以测试水中的化学物质,或水质的混浊度,“我哋选择测混浊度。我哋嘅谂法系,水越混浊,就代表越多悬浮物,上游河段冲咗工厂、农场废物落嚟。”黄老师说。绿色力量指,虽然现时阿杰研发的水质监测器仍是初模,测试数值未算最准确,但胜在将测试结果数值化,而且价钱大众化,又方便。阿杰补充:“去到边度都睇得到数据,其他市面上的监测器单靠蓝牙,10厘米已经连接唔到。”每一个组件都只是数十元,杰愿将程式公开,鼓励全港市民做公民科学家,各区都可做到水质监测。黄老师与学生现时每月一次测试东涌河水质,阿杰指:“混浊度未至于太污糟,系比可乐差少少。”
黄老师说,其实阿杰从来不是他班上的学生。黄老师:“中一时见佢喺学校玩蜗牛,咁得意,就问教佢嘅老师,呢个同学有乜兴趣。”后来才知阿杰对科研充满兴趣,经常在淘宝自购零件做研究,更鼓励他参与有关藻类的科研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