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大湾区】港资曲社随客北移 香港商家留住银龄资金有计?

撰文: 林可欣
出版:更新:

银龄曲友转赴内地曲艺社练曲,亦有粤曲社因租金平、乐师工资低而随客北移。业界估计,过去20 年香港曲艺社由一百多间锐减至现时数十间,深圳罗湖曲艺社则由寥寥数间增至半百间。香港粤曲唱家何玉乔早着先机,20 多年前已选择在深圳罗湖创办曲艺社,见证边境商城一个个舖位如何变成港人唱曲自娱的集中地。与此同时,随着大湾区发展,预料更多银发族北上消费娱乐,香港商家有何对策,以留住这笔庞大的银发资金?
摄影:邓倩萤、高仲明

何玉乔于香港一周五天都有粤曲课堂,仅在空档抽空跨境坐镇自己的罗湖曲艺社。(邓倩萤摄)

何玉乔在罗湖开设的曲艺社是“第一代老字号”,她忆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罗湖商业城开幕,当时人流稀疏,发展商遂以低价出租舖位,曲艺社亦是其中一个招手的对象。于是,她与几个香港唱家,分别以数千元月租租下商业城的小舖位开办曲艺社,吸纳深港两地爱唱粤曲的歌客。

千禧年最兴旺 唱局长期爆满

何玉乔说,不论当年或今天,舖位租金较香港便宜,加上内地乐师工资较低,令罗湖的曲艺社能以较低成本经营。因为唱局收费便宜四成,故吸引不少港客带同朋友北上练曲玩乐。

她见证着深圳罗湖曲艺社愈开愈多,再扩展到附近不同商厦,并逐渐形成一个具规模的粤曲产业市场。“生意最畅旺是千禧年前后,各间曲艺社大部分的唱局时段都长期爆满,整个楼层都热热闹闹。”何玉乔对这段兴旺的日子记忆深刻。

何玉乔(右一)的曲艺社以其学生和其他粤曲爱好者维持客源,她有时也会一起练曲。 (邓倩萤摄)

现时仍活跃于香港粤曲界的何玉乔说,近二十年香港曲艺社的数目骤减,由约一百多间,锐减至今天全港只剩数十间,并散落在各区各大厦,“门面没深圳的亮丽,有些隐身住宅小单位,你经过都不知道是曲艺社。虽然这些曲艺社的内部装修格局跟深圳一样,设有乐池和唱局,但面积较小,而且不少曲艺社并没有驻场的乐师。”

何玉乔解释,在港工作的乐师工资较高,曲艺社客源不足,故难以全职聘用。因此香港乐师几乎全都是自由身,在多间曲艺社挂号演奏,每月开工的日数不定,“当有曲友预订唱局,曲艺社才物色乐师上场开工。”何玉乔说,这班香港乐师在唱局伴奏四小时可赚约600至1,000元。

以往何玉乔会与歌友组团往广东等地交流,但她说近来工作较忙,没再组织表演交流。(邓倩萤摄)

深圳大部分曲艺社均设有驻场乐师。深圳的乐师多固定受聘于一间曲艺社,而且不少乐师从内地其他省份远道而来,曲艺社多以包食宿的形式聘用,特别是著名剧团或演艺学院出身的乐师,以吸引他们过档。“就算无客人预订唱局的日子,乐手光坐‘白等’,曲艺社都会支薪。”她说。

内地商人竞争 港资陆续结业

何玉乔表示,2003 年沙士期间,几乎没有港人北上练曲,深圳的曲艺社生意冷清,入不敷出,以包月聘用的乐师遂改为底薪拆佣制,这制度一直运作至今。她举例,一个“头架”(乐师领手)若一个月为60场唱局伴奏,月入可达一万多元人民币。

深圳曲艺社生意畅旺,吸引不少内地商家加入竞争,不少是讲流利粤语的广东人,与港客没有语言障碍。部分内地商家更曾是曲艺社乐师,跟歌友混熟后自立门户,带走唱客。“我们要好勤力经营维系,多跟客人交流曲艺,才能留得住他们。”何玉乔无奈说,罗湖多家曲艺社几经转手,当年几位香港行家开办的曲艺社早已抵不住竞争,相继顶让结业。目前罗湖的曲艺社多由内地人经营,只剩她和另一个香港老板仍在边境口岸开店办唱局。

罗湖口岸不少商厦都开满曲艺社,分布在罗湖商业城、侨社商场和港城商贸大楼等等。( 邓倩萤摄)

本身在香港教唱粤曲的何玉乔,全凭过去累积一班爱唱粤曲的学生,不时组队北上练歌,令她的曲艺社有稳定客源。“这里提供一个课后平台,让他们跟同学交流练习,以及准备在香港的业余表演。有时我会过来,和他们一同练歌。他们看到老师和同学都聚首罗湖曲艺社,也不嫌路程远,愿意过关上来,觉得这是老师的地方,有归属感。当然,他们也是我的客人。”

何玉乔的曲艺社舖位廿多年间数度搬迁,依然离不开罗湖口岸。她说香港租贵人少,边境附近还是理想的曲艺社选址,方便港人即日来回练曲。前几年,她亦举办短途旅游团,带学生往广东等地表演,顺道旅游,团费实报实销。她指,不少深圳曲艺社近年把握商机,组织交流团,从中收费获利,“住宿、食饭和随团乐师都要钱,是一笔很大的利润。”

面对大湾区“价廉物美”的消费水平及娱乐场所,香港商家又如何留住这班银发族?( 邓倩萤摄)

爷孙同乐优惠 鼓励留港消费

香港中文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庄太量认为,粤曲曲艺社这类“怀旧”消遣活动,今天较难在港生存,惟银发娱乐休闲市场仍有无穷潜力。他建议,本地主题乐园或旅行社开办嫲孙团或爷孙游,推出年长人士跟孙儿一同本地玩乐优惠,食肆更可推出三代同堂套餐,让银发族偕家人留港消费,“家人始终是长者留港的最大动力”。香港恒生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梁剑平亦认为,商界要留意银发族的消费模式,部分长者相当愿意花钱购买高质素的服务或产品。

戏院设长者票 食店售轻量餐

不少香港商户近年开拓银发市场,推出相应优惠。其中,位于九龙湾的“星影汇”戏院,四年前起为65 岁或以上长者提供全日50 元看电影优惠。星影汇市场及项目经理黄晓芬表示,为吸纳更多银龄影迷,数月前更将优惠的年龄门槛降至60 岁,但暂未统计相关优惠成果。此外,戏院跟随香港社会服务联会编制“银发无障碍服务指引”,职员会安排长者坐近走廊位置,方便他们去洗手间,亦会安排他们坐在距离风口较远的座位。

星影汇戏院暂未统计长者的市场份额,但会密切留意他们的观影喜好,推出相应优惠。(高仲明摄)

此外,位于沙田“长者屋邨”沙角邨的金仔米线,亦善用银发商机。该店执行董事邱金荣接受社联调查研究时表示,不少长者认为米线的分量过多,价格亦较高,于是餐厅增设分量较少、定价较低的轻量米线餐。他指出,“旧屋邨的长者也有一定消费力,只看商店能否化为商机。”

社联总主任(长者服务)梁凯欣指出,该机构一直鼓励商户推出长者友善消费政策,应对未来庞大的高龄市场。“未来香港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是长者,除了医疗服务,他们一样需要购物、消闲娱乐等日常活动,不同行业的商户都应考虑,如何提供贴心服务和产品,配合银龄长者的需要,赚到这三分之一人口的钱。”

梁凯欣表示,不少商场和连锁店已经改装设施,如放大招牌和设休息椅,方便银发族行逛和购物。她又认为,与其仿效外国设置“养老社区”,令银发族在特定地方才能消费娱乐,不如在全港各区设立配合长者生活需要的活动设施。她表示:“我们希望这班银发族有舒服的空间环境,平日消费玩乐都有个愉快经验。”

相关文章:【透视大湾区】深圳消费平近半 银龄歌友北上唱曲:如后生仔唱K

上文节录自第136期《香港01》周报(2018年11月5日)《歌友北上练曲 银龄经济北进》。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
《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及便利店有售,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