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无障碍设施多是健全人士?轮椅使用者:有障碍的从来是人的态度

撰文: 黄文轩
出版:更新:

上月某星期日下午,轮椅使用者宝雯相约记者在黄金泳滩的巴士站等候,打算结伴一起坐轮椅到泳滩,有义工推来一轮手推轮椅供记者试坐。记者第一次坐上轮椅,接下来约200米前往泳滩的路程,本以为轻而易举,真的试著以轮椅代步后,方知道寸步难行。

记者体验坐轮椅

那日下午烈日当空,头顶被太阳晒得一阵发热,记者两手抓著手推轮椅外轮,一下又一下地往前推,不消一会已经满头大汗,手臂发软,一旁的义工大概不忍记者推得如此费力,轻轻提醒推轮椅的技巧:“你抓轮椅后一点的位置,就能走得远一点,不用那么辛苦。”

由黄金泳滩巴士站走到泳滩正门,有约200米的距离,记者上了轮椅后,首先挑战的便是这条看上来平平无奇,走起来却异常艰辛的路。(黄文轩摄)

从巴士站出发,走了大约100米的直路,然后到了转弯路口向左转,面向的是一条微微向下斜的道路,行人路上还有上月台风扫倒大树的痕迹,树枝和树叶横躺在行人路面,留出一小撮空间,轮椅无法走过,只好走到下面的马路去。记者还未掌握得到下斜的力度,迎面又驶来一辆私家车,身后的义工轻轻扶我一把:“这里有点危险,我推著你下坡吧。”前面的宝雯坐著电动轮椅,无所畏惧地迎著车辆走过。

平坦路面,暗藏陷阱

走到平地处,渐渐掌握推轮椅的节奏后,又有另一难题——坐在轮椅上,身体感官似乎额外敏感,看起来平坦的路面,坐在轮椅上却感到异常颠簸,宝雯却说习惯了:“你见到一些铺起来好漂亮的路,但是可能会有凹陷,对我们来说十分不便。”手臂要灵活自如的调节力度,才能在凹凸不平的路面行驶自如:左手太大力,会倒向右边;相反右边太大力,则会倾向左方。记者一直尾随宝雯走在约一米阔的路面,平常可以轻易绕过的障碍,现今却举步维艰。

在无障碍通道上一隅无故放上了一个垃圾箱,轮椅距离垃圾箱不足一个身位,宝雯要驶过,也要有一定技巧。(黄文轩摄)

无障碍通道却障碍重重

好不容易走到泳滩门前的无障碍通道,却遇上一个垃圾箱伫立在入口的一隅,人与垃圾箱的距离只有约十厘米,要避过它却比泊车更难,一不小心就容易人带轮椅撞向垃圾箱,宝雯早已有心理准备,驾轻就熟地避过垃圾箱驶过去:“不时经过无障碍通道都会有这些垃圾箱放在一边,我比较细小就容易过,若一些人体型或轮椅较大的,就过不到。”

为何无障碍通道却障碍重重?就黄金泳滩无障碍通道上的障碍物,《01社区》于上周三向康文署及平机会查询,康文署于三日后(上周六)通知记者,表示相关管理公司已移除该障碍物,并已检查屯门区内各泳滩的无障碍通道,确保畅通无阻。至于平机会则表示,已在上周五提醒有关署方及管理公司,要求尽快清理障碍物。

不少轮椅使用者在使用港铁的无障碍设施时,往往会遇到许多不便。(资料图片/钟伟德摄)

轮椅使用者:真正障碍是在于人的态度

有形的障碍容易除去,无形的障碍却在你我周围,要真正达到无障碍,宝雯说,关键在于人心。去商场的洗手间是一个典型例子:“有时在商场通往无障碍洗手间道路上,会有人摆放四四方方的大垃圾桶,或者在洗手间内摆满杂物。”这个小举动看似芝麻绿豆般的小事,对轮椅朋友来说却兹事体大,宝雯无奈地说:“好多人会觉得‘我只是放一会儿’,但很多时候不是只是放一会儿,我们去洗手间,因为杂物而无法进出。”宝雯试过上完洗手间,因为杂物阻挡了去路无法离开,最后不得不打电话到管理公司求救,找人来搬开重物,才能逃出重围。

宝雯不得不语重心长地说:“不如大家都将心比己,考虑一下伤残朋友的需要,你有其他选择,为何你没有需要,不将资源留给有需要人?”(资料图片/钟伟德摄)

排队使用无障碍设施:用的人都是健全人士

又例如,间中宝雯要在门外轮候洗手间,看见出来的十居其九都是健全人士;或者在地铁站月台等候电梯,却见到满满都是非轮椅使用者在轮候,她要等上十多分钟才可以成功搭电梯。经历过种种无奈,宝雯不得不语重心长地说:“不如大家都将心比己,考虑一下伤残朋友的需要,你有其他选择,为何你没有需要,不将资源留给有需要人?”

社会服务团体“亲切”于去年11月至今年1月期间,对商场的无障碍设施进行调查,研究访问了1435名一般市民及76名肢体障碍或视力障碍人士,同时到25个商场实地考察。调查结果发现,97%受访者曾遇到无障碍设施,被错误使用或人为阻碍,例如有伤健厕所长期上锁等;87%肢障或视障受访者曾受到市民歧视,当中包括不友善的眼光、言论及排挤等。

“障碍从来都不是在硬件上,是在于软性障碍,是人的障碍。”宝雯多番强调,即使硬件做得多好,若人的态度不改变,设施做得多好也徒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