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硖尾健康院重建安排混乱 医管局零咨询 八旬婆婆:搞唔掂呀!
刘婆婆廿多年来定期到石硖尾健康院覆诊,每次都一拐一拐扶著石壆走上山腰,但她都习惯了,因为健康院位置近,方便、易去。不过,健康院重建在即,医管局9月突然发公告,12月起将分流病人至南山邨及长沙湾广利道的门诊,刘婆婆既愤怒又忧愁,“脚唔行得,又冇记性,行去石硖尾健康院就得,去第二度去唔掂喇!”于是上周一(10月15日)她和一众街坊到医管局大楼请愿,争取无缝交接安排。三日后(10月18日)到她再覆诊时,医生却又跟她说重建计划会押后,一月可回健康院覆诊。有当区区议员批评,医管局不论作任何决定都没咨询地区意见,而不停改变的安排亦令街坊无所适从。摄影:徐嘉莼
石硖尾独居长者、现年80多岁的刘婆婆,身体不太好,眼有老花、近视和散光,腰骨和膝头又有退化的迹象。她每三个月便要到石硖尾健康院覆诊,检查身体状况,和领取高血压药。
这天,她又要如期覆诊。由住所石硖尾邨美映楼出发,到位于巴域街的石硖尾健康院,6百米的路程一般需时7分钟,但对于一位长者而言,这条路有难度——要横过三个灯口位、穿过地盘、走上斜坡和一条又长又窄、达60级的楼梯。刘婆婆的脚经常痹痛,这天她在记者和深水埗区议员何启明协助下,“一拐一拐”地走上山腰位置的健康院,途中更要不时捉实路边的石壆借力。
虽然“一口气”用了15分钟走上健康院,但过程中明显有点吃力,有时刘婆婆站立或坐了一段时间,小腿更会发软而失平衡,差点跌倒。“两年几前我仲行得好远,𠵱家咁样骨痛,行入厨房都唔得。”所以,平日她自己一个人前往覆诊,需时会更长,因为她每走几步,又停下来,坐一坐、休息一下,才有力气前进。
分流措施不便 长者: “去唔掂!”到石硖尾健康院已如此辛苦,如果日后要她去更远的南山邨或长沙湾的门诊覆诊,那怎么办?“好愁呀、即刻喊呀。哎呀!我唔知点呀,我又唔识路,识路嘅话又唔行得,点好呀?”
石硖尾健康院服务深水埗区60年,即将会在原址重建,拟建成一栋12层大楼,提供社区健康中心、母婴健康院及胸肺科诊所服务。政府计划在2019年上半年向立法会申请拨款,预期工程在2023年完成。重建计划自今年5月提交区议会审议,但在9月,医管局突然发通告,指将于12月开始分流安排,定期覆诊的长期病患者需转往位于南山邨及长沙湾广利道的普通科门诊,而结核病患者则需转油麻地及九龙胸肺科诊所。而这样的安排最少持续5年,直至重建完结。
“南山邨喺边?喺九龙仔定长沙湾?”虽然南山邨邻近石硖尾,但这位住了石硖尾60多年的长者平日深居简出,从未到过南山邨,也不知道门诊位置所在,更不用说,以她的身体状况,要独力走过上南山邨必经的大斜坡有多吃力。
虽然赛马会普通科门诊位于长沙湾广利道,同属深水埗区,但由石硖尾邨前往,不论乘小巴、巴士、地铁也不方便。刘婆婆曾经行路行超过半小时到该处做物理治疗,但中途又迷路了,“行匀成个区,氹氹转、氹氹转,行几次都揾唔到喺边,唔识揾啊!去到又唔知点返屋企,死喇,行边度返屋企呀?转来转去都唔识。”
街坊请愿争无缝交接 医管局忽然取消分流
“重建要5年,5年后我都死咗喇!等咁耐!”对分流措施,刘婆婆心中万般不愿意,既担心又愤怒。于是她和40多名石硖尾街坊、深水埗区议员谭国侨、何启明和吴美,在上周一(10月15日)山长水远到医管局大楼请愿,希望争取无缝交接的安排,即待新健康院落成,才拆旧有的健康院,让原先的街坊和病人也可以继续在健康院覆诊,又或者在位置邻近的石硖尾邨第六期重建新商场设置临时健康院,代替分流安排。
当时医管局回复指,会与食物及卫生局继续探讨设立过渡性普通科门诊诊所的可行性,以方便居民就诊,亦会积极跟进居民的诉求。但在示威后三天,当刘婆婆到健康院覆诊时,医生却向她表示明年1月时也是在此处覆诊:“本来(健康院)要重建,但计划押后咗,所以下次都系去返𠵱度(覆诊)。”分流措施拟取消,对刘婆婆而言是喜讯:“我安落啲呀,我可以自己去到覆诊,不过唔知再下一次又使唔使去南山邨?”
医管局:服务维持不变 区议员批零咨询
不过,石硖尾健康院重建计划会延后多久?分流安排是不是取消?会不会有无缝交接的安排呢?医管局未有正面回应,只表示正与相关政府部门商讨重置工程的安排,门诊服务现时维持不变,直至另行通知。
而对于在九月至十月期间,已经被分流至南山邨及长沙湾赛马会普通科门诊的病人会有何安排,医管局则补充,会与相关病人沟通,为有需要覆诊的病人提供适切的覆诊安排。
“如果我冇同街坊覆诊,其实我哋系唔会知(新安排),如果有个咁嘅改变,点解唔同返我哋讲呢?”深水埗区议员何启明批评医管局从没咨询地区意见,而不停改变的安排亦令街坊无所适从,“原先又话无缝交接,5月又话唔系喇,要拆、等5年;到9月收到张纸,12月话要闩喇; 今日又同街坊讲,唔系㖞!又延迟㖞!结果𠵱家一时一样,唔知佢想点。”他希望医管局最终能安排无缝交接,减少对街坊、病人的影响,亦会约见医管局到区议会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