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报告】港府研究管制塑胶 环团:可分解塑胶非出路

撰文: 黄妍萍
出版:更新:

近年“走塑”彷似成风,但大部份人仍然难以抗拒塑胶的方便。早前有气候报告指出,未来12年是全球减碳、令地球免于灾难的关键时刻;刚发表施政报告提出,政府将带头避免使用即弃塑胶餐具,并研究管制相关餐具的可能性。然而,不用塑胶是否就代表环保?现时坊间不少企业、餐厅已在采用各种声称“可降解”的物料,但事实又是如何?塑胶之难,在人人已习惯“方便”的时代,究竟可如何解决?

禁绝塑胶后,坊间所找到的代替品,又是否真的对环境友善?(资料图片/李泽彤摄)

制胶有碳排放

早前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表报告,指全球若持续暖化,2030至2052年间气温或上升摄氏1.5度,有机会引发洪水、旱灾、食物短缺等。若要挽地球命运于狂澜,全球人为碳排放须在2030年前较2010年时减少约45%,并在2050年达到净零碳排放。

近年世界各地都在制定法例,规管塑胶使用。塑胶除了难以分解,以石油为原料的塑胶原来在制作时亦产生不少碳排放。最近香港的施政报告提出,政府会带头避免使用塑胶(详按下图),并研究管制或禁制即弃餐具的可行性、范围和机制。

环保署指,将在2018/19年度内,就此展开顾问研究,并咨询相关业界及持份者的意见,分析及研究市面上不同种类的塑胶替代品,并考虑是否适宜在港管制即弃塑胶餐具。若有可行方案,会研究管制范围、需受管制的即弃塑胶餐具类型、物料及管制方式等。顾问研究预计在2020年完成。

减碳的行动,还需要许多,IPCC建议大众减少进食肉类、停止使用化石燃料发电,改以电动车代步、扩大植树范围等。香港的施政报告,涵盖了多少?(资料图片)

可堆肥塑胶需特定环境才可分解

不用塑胶,许多人或会改用“可降解”塑胶。现时坊间已有不少商品采用“可降解”塑胶,小如面包的包装袋,大如外卖餐盒,然而这些塑胶,对环境的影响其实各有疑虑。

现时可分解塑胶分为几类,一是“可堆肥塑胶”(Compostable),有时会被标示为“可生物降解”。这种塑胶以一种叫PLA(聚乳酸)的物质制成,而PLA一般由栗米淀粉制成,这种塑胶在高湿度、高温下,会发生“水解”跟“热降解”,化成水及气体。然而,这种分解需要在58-70℃、90%湿度、氧气充足的堆肥环境中始能发生,分解时间按物件大小而定,至少需要47天。

然而,香港及台湾等地都没有工业堆肥场,因此大部份“可堆肥塑胶”最终仍会落入堆填区,难以分解。

不少企业和餐厅面对在堂食使用即弃餐具的指责时,都指已用了可分解塑胶。(资料图片/陈嘉元摄)

四种分解塑胶中 三种会变微塑胶

第二种可降解塑胶市面一般标示为“可生物分解”(Bio-degradable),其实是为弥补PLA餐具无法受热的问题,而将PLA与普通塑胶混合,当中的PLA可吸引微生物侵蚀,令塑胶加速分裂,但最终塑胶只会成为碎片,无法完全消失。

第三种塑胶是“可光解塑胶”,即在一般塑胶中添加“光敏促进剂”,增强塑胶吸收紫外光的能力,令塑胶经阳光照射后,分解成细小的碎片,但无法消失。

第四种是“可氧化塑胶”(Oxo-degradable),即在普通塑胶中加入化学物质,令其在阳光照射和充满氧气的环境分裂,如果遇热将分解得更快。但这种塑胶和大部份可降解塑胶一样,只会变成碎片,不能消失。

而无论是哪一种可降解塑胶,都需要有一定环境才可有效地分解,在垃圾大多运往堆填区的香港,这些塑胶最终大多仍然不能分解。

不宜与塑胶混合回收 

环保团体“绿惜地球”总干事刘祉锋指,现时很多公司和市民都误解“可分解塑胶”可轻易降解,“以为抛出野外或堆填区就会分解,但例如是可堆肥塑胶,一般都需要有堆肥机,因为要有6至70高温的环境才可分解。”

他续指:“而且这些可降解塑胶不利于回收,不能与一般塑胶一同处理,因为会影响成品的强度。”与此同时,可分解塑胶的标志往往不明显,“最好大大个清清楚楚,还要写明在什么环境下才可分解。现在香港人10个有8个都不知道,照样拿去回收的话,变相影响了回收成品。”

可分解塑胶掉进海底后,不能接触到阳光,即使是光学降解亦不能分解,而且如果分解了,也会变成微塑胶。(资料图片/潘安奇摄)

“未有配套应一并禁可分解塑胶”

近年有一种叫“堆填生物分解”的塑胶出现 (Landfill-biodegradable),声称加入了一些添加物,可吸引在堆填区常有的微生物来分解,因此可以在堆填区里完全分解。刘祉锋指,需要有中立、第三方的认证,始可确定这类塑胶是否真的可有效分解。“外国的认证机构我们难以查证,香港也有公证行,或者让大学去做研究,模拟在堆填区的环境,最终的结果会较有可信性。”

他认为,如果香港政府要管制一般塑胶,应先做认证可分解塑胶的制度,以及做好处理可分解塑胶的配套,“可堆肥塑胶是否用政府的厨余处理机?那部机是否可处理到?出来的成品可否使用?”即使农场也可做堆肥,但温度也未必能长期保持在PLA需要的摄氏58-70度。

“否则应一并管制可分解塑胶,而不是禁了一样,又不禁另一样,逼别人走另一条路,但那条路原来没分别或更坏。”——可光解、可氧化的塑胶,最终都会变成微塑胶。“你想想把可光解塑胶放在沙滩,晒着晒着愈来愈碎,吹了进海洋,鱼类吃了,人又吃鱼……”

部份可降解胶外表与一般塑胶无异,如果没细看,随时以为可以回收。(资料图片/欧嘉乐摄)

治本之法:源头减废 推广自备容器

他始终认为使用可多次重用的物品是最好的走塑方法,例如金属餐具,“现在也有人自备饭盒、餐具,一些OL都有个细细很美的盒,盛着筷子刀叉,只是这个风气不强,政府应该用各种方法推广。”

市面上不少声称“可降解”的塑胶其实都不能完全分解。(资料图片/江智骞摄)
可堆肥塑胶要有机器去处理,否则是零,没有改变(塑胶污染的情况)。要成整个配套才可以有改变。

2015年,联合国环境署确认生物可分解塑胶无助解决塑胶污染,因为不能减少塑胶流入海洋,“生物可分解”这标签更可能会鼓励民众随意丢垃圾。欧洲议会刚于本月初投票,希望于2020年前,全面禁止可氧化分解塑胶。

想解决塑胶问题、减少制造(可/不可分解)塑胶时的碳排放,源头减废,会否才是治本之法。

源头减废才是最好的行动。(资料图片/陈嘉元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