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粤剧.图辑】在唱、做、念、打寻找快乐 孩子们的排练日常

撰文: 梁雪怡
出版:更新:

粤剧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有近300年历史,以唱、做、念、打的手段来表现戏剧内容。2009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正正因为历史悠久,粤剧总是给人感觉老套,使喜欢粤剧的年轻人也未必敢自豪地说:“我钟意睇/做大戏”。随著西九戏曲中心落成及全球首个粤曲演唱考级试出现,粤剧界希望有更多年轻人爱上粤剧,并将之视为引以为傲的嗜好。

扬鸣粤剧团团长刘惠鸣认为粤剧仍然是香港的非主流,醉心粤剧的小朋友甚至不敢跟同学坦言兴趣,自觉是怪物,老师及家长又会觉得小朋友“好傻,拣呢啲嘢学”,应该把时间花在符合“潮流”的技艺(吴钟坤摄)
刘惠鸣认为近年社会对粤剧开始改观,想学粤剧的小朋友也愈来愈多,她说:“香港人以前挺抗拒粤剧,所以以前很难招生,有一个肯学已经很开心。她会担心学生在学校难以融入社群,“我问他们有没有其他娱乐,他们会说:‘唔驶啦,其他嘢唔啱我哋玩’,所以有时会担心他们难以融入社会,亦的确有学生与校内同学合不来,觉得别人不明白自己。(吴钟坤摄)
今年11岁的林君龙自4岁已学粤剧。平日说话时则小声害羞,唱起曲来却功架十足。(吴钟坤摄)
林君龙说:“心情不好时,听《福星高照》或《花田八喜》就能开心起来。”(吴钟坤摄)
练功,即练习基本功,包括开腿(即拉筋)、压腿等。(吴钟坤摄)
唱、做、念、打是粤剧的四种基本演绎方式。唱,即唱腔;做,即透过身体动作的演出,表达感情;念,即说白;打,即武打。(吴钟坤摄)
(吴钟坤摄)
枪花有两个作用,第一是让后面赶场的演员缓气﹔第二,通常耍枪花的人是主角,代表其能力、武功有多强,枪在主角手中轻如无物。(吴钟坤摄)
今年17岁的吴颖尧是剧团中的大师姐。临近表演,每个礼拜六日她都会去排戏,暑假时更是天天苦练,留在排练室十数小时也不肯走。(吴钟坤摄)
生活与兴趣跟年轻人不太一样,也会让吴颖尧感到不自在,她说:“读小学时也有犹疑,应不应该说我喜欢粤剧呢?大家都是打波、弹琴,你话自己钟意睇大戏、做大戏,别人会‘吓’一声,而且那时没那么多表演机会,不会邀请朋友来看,别人就不太了解我。所以小学时,只会跟最好的朋友和较熟的老师分享,也不会在大家分享兴趣时,说我喜欢大戏。到了中学,因为大家见识多了,不会觉得你老土;亦因为近几年真的多了演出机会,慢慢有好朋友来捧场,看到我表演,会明白为什么每个星期约我出街我都说没空。”(吴钟坤摄)
14岁的黄铠彤起初因为喜欢粤剧表演时的衣著,她说:“觉得好特别,但原来学起来有点辛苦。”(吴钟坤摄)
(吴钟坤摄)
从小就发“粤剧明星梦”的熙尧在学校有个外号,叫“粤剧小王子”。平日练习虽然辛苦,但只要站上舞台,他就感到自在轻松。他说:“在幼稚园时,跟老师说我喜欢粤剧,老师就叫我唱首《凤阁恩仇未了情》,老师叫我继续努力,同学咪笑啰。”他自言,与同学的兴趣不一样也没关系,“同学觉得我奇怪也不会理会,反正也很少跟他们聊天。”(吴钟坤摄)
踢“十字腿”的要求是一定要收胯,往上踢时往两边的太阳穴踢,不能随著脚摇晃;爆发力要强,即上即落。(吴钟坤摄)
老师刘惠鸣说:“我是很恶呀,他们说我气场好厉害,可能我以前老师都很恶,亦觉得他们青春有限,不能浪费时间。”(吴钟坤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