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灭馆?】4月内3个大型重建 推土机前的鸿福街巷里
2016年3月、5月、6月,短短4月内,市区重建局在土瓜湾,宣布3个大型的重建。庇利街/荣光街、春田街/崇志街和鸿福街/启明街三个重建项目的唐楼和地舖通通消失,换成大型的住宅与商场。摄影︰袁智仁
一系列的重建,带走不单老店,也是土瓜湾社区。鸿福街和启明街,文青和社区爱好者的朝圣地。2014年土家故事馆(下称土家)来到车店林立的掘头巷,寻找社区的可能性。社区一直植根在土瓜湾的土地,只是我们如何演绎。可惜,推土机来临,一切要变了。
街道是公共空间
鸿福街,没有如朗豪坊重建后的幼儿园,只有一间没有冷气的老舖改建的土家。基层妇女陪着孩子,走入土家。没有TSA ,小孩自动自觉的做功课,跟社工玩耍。艺术家、专业人仕和街坊围在中庭谈论重建的问题,店内放着社区收集的旧物和参与工作坊的流动坐椅。坐椅闲时放在鸿福道,给街坊坐着谈天。
鸿福街和启明街最有趣是掘头巷,启明街晚上是南亚人士的散货场,在里内打开折台,把酒谈天,街坊会将旧物放在街上分享。鸿福街是儿童天堂,住在㓥房的小孩没有空间,街道是他们的游乐场,跟南亚小孩打成一片,踢球、追逐,玩电话和店舖小猫谈天,回到70、80年代的感觉。
手艺和老店林立
面粉店,卖着自制的虾子面,老板娘凤姐坚持传统,同类的面粉厰余下不足30间。
贵记豆腐,50年的历史,跟唐楼一起出生,传统石磨制作豆腐花、豆腐。十元、八块的街坊生意,坚持每天新鲜制作,90岁士头婆老婆婆默默看着街道,她道︰“鸿福道没有变。”讲着抗日走难的故事,时间在此凝住了。
对面是避过重建的兴华月饼舖,店内的竹围找到旧式豆沙的拜神包,印着红色的福字,伙计说︰“不是给人吃,不要买,是做给神。”老板说︰“做饼赚不到钱。”饼店,如老人中心店,老板和伙计一缕烟走回后巷打麻将。
所有的人和物,随着重建烟消云消。目前重建没有“舖换舖”,老店难觅新址,基层租户无法回来居住,旧街坊各散四东,市建局“以人为本”的重建,是谁“人”的重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