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海补偿效果成疑 新海岸公园恐报废

撰文: 吴志茵
出版:更新:
海岸公园保护区内限制船只速度及捕鱼活动,以保护海洋环境及海洋生物。图为拟设立大屿山西南海岸公园的附近水域范围。(陈焯辉摄)

三跑与白海豚,两者是否如一枚硬币,公字两面无法取之平衡?香港海豚保育学会会长洪家耀指原来当初是“有得倾”。“如果单从白海豚生态角度看,初期我们并不反对三跑,而且还提供相应缓解方案,只是政府没有理会。”

早在环评报告公布前,洪家耀曾建议把现有沙洲及龙鼓洲海岸公园,向南延伸至大澳、大屿山西南海岸公园,以连结一整片大屿山西边水域,纳入保护区,然后进一步将南边的高速船航道往南移,保护区便可一直延伸至索罟群岛海岸公园。在港珠澳大桥工程的蹂躏下,缔造一片小天地,让白海豚可以休养生息,抵御三跑这项大型工程。

龙鼓水道船只往来频繁,三跑填海后会令水道变得更窄,令白海豚穿梭空间缩少。(陈焯辉摄)

洪家耀建议的保育区位置属大屿山西南水域,是白海豚近年经常出没的地点,而且不在工程范围内,选址合理。可是政府却自有一套“独特”见解,环评报告指,三跑需要填海约650公顷,为了补偿工程导致的永久生境损失,建议设立面积约2,400公顷的新海岸公园,将计划兴建的大小磨刀海岸公园与现有的沙洲及龙鼓洲海岸公园连结起来。

用650公顷换2,400公顷,听起来好像不错,但洪家耀却批评这个海岸公园选址荒谬。机场北面的龙鼓水道是高速船及货柜船往来之地带,原本白海豚仍有空间往来穿梭于沙洲及龙鼓洲及大小磨刀洲一带,但三跑填海后会收窄水道,令白海豚穿梭空间缩少。虽然环评报告指会限制船只航行速度,但水道交通频繁,足以对白海豚构成滋扰。另外,自港珠澳大桥工程开始以来,出现在大屿山东北水域的白海豚数目已经愈来愈少。兴建三跑后,预计白海豚不会再从沙洲及龙鼓洲前往大小磨刀洲;加上工程期间所带来的污染,连带沙洲及龙鼓洲海岸公园的水质亦受影响,预计7年工程结束后,拟建海岸公园的一带生境恐怕已被摧毁致惨不忍睹,即是说环评报告建议的2,400公顷海岸公园基本上已是等同报废。洪家耀愈说愈气愤:“这样对白海豚有帮助吗?环评指新海岸公园要待工程完结才会兴建,白海豚在工程期间又怎办呢?”

早于2002年时政府已决定将大屿山西南及索罟群岛划定为海岸公园,但直至去年才拟定初部建议边界,最快要到2017年才完成指定法定程序。图为拟建大屿山西南海岸公园附近水域。(陈焯辉摄)

海岸公园保护区内限制船只速度及捕鱼活动,以保护海洋环境及海洋生物。港珠澳大桥及三跑工程分别需要填海150及650公顷,为了补偿填海工程对海洋栖息地的损失,环评报告逐以海岸公园作补偿措施,但要待工程完结后才落实,被批评是“先破坏,后建设”。

填海令白海豚的栖息地造成永久性的破坏,已经一去不返,如今海岸公园更是选址不当,补偿措施又过于草率,归根究底,政府以发展为大前题,补偿措施沦为门面功夫。不知几多年后,海岸公园保护区终于落成,到时白海豚已经不知去向了。

环评报告建议设立面积约2,400公顷的新海岸公园,将计划兴建的大小磨刀海岸公园与现有的沙洲及龙鼓洲海岸公园连结起来。(图:机场三跑系统环评报告行政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