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泳池6宗罪】泳会垄断租场 泳池人头涌涌似浸温泉
一缸池水,本能一洗炎夏闷气,但最后公众泳池却变为各种社群角力的场所,大泳会与小泳会、泳会与公众之间的“争水游”进入白热化。“争战”背后,除了监管,亦是规划问题所致。最近,屡有报道指公众泳池泳线被大泳会垄断,传媒亦揭发香港业余游泳总会(泳总)辖下泳会以非牟利身份平租泳线,却要学生将学费存入私人公司户口,涉嫌牟利。现时,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会将泳线优先租予泳总、香港拯溺总会、香港三项铁人总会等体育会。其他泳会则要以“计分”形式争取租线。成立两年多的“女游团”——一个不争逐赛绩,只想让一班女生享受游泳乐趣的非牟利泳会,自然难争得一席位。“我们没可能租到线的,因为泳会要计分数,分先后。我们只是公众人士上一级别。”“女游团”创办人之一Jossmary说。因此,像“女游团”这类蚊型泳会,或是私人教练,每天要狼狈地走遍港九新界,打游击般寻找“教水”场地。他们比任何人更能真切体会香港游泳池设施如何失衡。
罪状一:租线太多 犹如浸温泉
一般情况下,每个泳池场馆内的50米池只可出租不超过四条泳线作训练用途。“女游团”另一位创办人阿毕,忆述在维多利亚公园游泳池上课的情景:一个50米的标准池,10条泳线,只有三条留给公众。Jossmary指屯门泳池情况亦如此,八条泳线租出一半,“中间两条循环线,余下一条缝隙给公众,还包括其余学游水的泳班,根本没有足够空间游水。好夸张,像浸温泉一样。”
康文署回复道,维园10条泳线当中,有七条泳线开放予公众人士使用,表示日后会监察违规的租用团体。
“泳客经常投诉泳会霸占泳线。公众人士需要游水,泳会需要场地,真是矛盾。”阿毕慨叹。她说:“我的美国朋友指,对比美国,香港游泳池数量算多。美国泳池以码为长度单位,虽然直池较短,但横向间泳线,比直间的香港,能多一倍泳线(使用)。”
昔日以抽签形式租线,欠缺稳定性,不利体育训练。康文署于2005年开始为辖下主泳池推行中央分配泳线计划,体育总会获优先分配,却酿成大泳会垄断,小泳会无处容身。租线问题固然要检讨,但更大的关键在于规划。
罪状二:经常爆池 难以畅泳
每当泳客投诉泳池“逼爆”,康文署总以“符合标准”回应。的确,香港游泳池是众多康体设施中,唯一一项供应量较可观的:每28.7万人享用一个25米或50米的泳池场馆,以及一个不小于900平方米的嬉水池。18区中,仅大埔未达《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指引。
但事实是某些地区不断“爆池”。如2016年7月,上水游泳池便曾16次入场人数达上限,斧山道、天水围、九龙公园等泳池也有4至9次类似情况。Jossmary指天水围、维园、观塘、大埔都是“爆池”的热门地点,“在屯门,早上10时便要去排队,排上半小时。”“有一次在观塘游泳池,家长围坐在池边的看台犹如一幅围墙”,阿毕形容当时奇景。
康文署曾回应指,在游泳池外排队20分钟属可以接受。阿毕说:“出一个,入一个,你就知即使进到池内,都逼满人。”
记者于平日下午2时到观塘“试水”视察,场外毋须排队,入到室内游泳池人头涌涌。25米乘30米的多用途训练池只租出一条泳线予泳会,但其余位置都逼满“小班教学”的泳班,无法下水。记者转到50米乘25米的室内主池,短短50米距离,需转线四次,与泳客数次碰撞。莫说畅泳,手根本不能完整地划出一个圆。记者左闪右避地游回池边,身旁一位伯伯大叹一声:“哗,今日好大浪。”听来滑稽,却是事实。
罪状三:功能单一化 不敷需求
浸会大学体育系副教授雷雄德批评,泳池的规划标准早已过时,跟不上人口比例、运动文化等时代变迁。《规划标准》的前身是早于1965年开始编制的《土地利用计划书》,按照人口为各项社区设施订定最低标准。
目前的康体设施数量标准,源于政府在1995年委托顾问进行《休憩习惯与康乐喜爱研究》,得出市民康乐习惯及配置康乐设施的根据,并于1998年制定《规划标准》。事实是,早于2000年,民政事务局便同意《标准》需要按社会经济和人口结构改变进行修改;至2004年,审计报告也要求规划署检讨并修改《规划标准》,以顾及最新体育趋势、体育参与率和设施使用率。但迄今为止,花了14年,规划署指民政事务局仍在研究当中。
雷雄德指,昔日泳池以游泳作单一功用去规划,“以前游泳池只是一缸水。那些年,有一缸水(市民)已经好开心。”但现在泳池却同时承载各种水上运动,如拯溺、三项铁人、韵律泳、水中健体等等,还未计学界的需求。他指政府应就各区市民的人口比例及康乐喜好重新研究,再作整体规划。那是否在某些人口老化的旧区,如只有户外池的深水埗,增设室内暖水池?他说:“(理解)方向正确。因为老、中、青(市民)需要的泳池功用不同。”
罪状四:类型不足 不便水中健体
“香港有足够游泳池,但类型不足。”Jossmary解释,例如香港难以找到合适的游泳池用作水中健体。它是一种伸展和肌力训练,透过水中浮力及水阻,改善关节灵活度,特别适合长者。今年康文署举办260个水中健体课程,超过7,500人参加。惟有长者表示,“抽四年都抽唔中,课程严重爆满。”
即使是举办课程的团体,亦很难找到合适泳池。香港基督教女青年会(YWCA)旗下针对银发族的“Y Fitness跃动力”会定期举办水中健体课程,其健体经理沈祖健(Ken)指,一个适合水中健体的游泳池,一般水位及至乳腺位置(大概1.2米),水深要有高低选择,膝头关节不良的人,可选水位较深、浮力较大之位置;欲增强运动强度,水位及至乳腺位置较佳。雷雄德指,“美国泳池都可以调校水深,但康文署要争取资源不容易。”
罪状五:为有而有 部分泳池太小
除此以外,香港不少室内泳池细小,一条泳线虽能承载16名泳客,却不足以作水中健体之用。若租线获安排中间线道,亦难于教学。而泳池边线这些“优越地势”会优先租予体育会。“有些泳池没独立空间,播放音乐会影响(其他)泳客。”K因此,课程只能选择在泳池休场时段进行。现时YWCA于九龙公园、何文田、荔枝角等公众泳池授课。Ken指不少学员要跨区上堂,“部分甚至从屯门、深井来何文田上课。”
然而,位于康乐中心内的何文田泳池非常细小,只有一个习泳池及室内外的嬉水池,水深只有0.9至1.2米。很多新建于体育馆或综合大楼的游泳池,同样空间细小,如港岛东体育馆只有一个10米乘25米的游泳池及嬉水、戏水池;屏山游泳池亦只有一个25米的方形训练池。Jossmary说:“天水围没有标准泳池。25米(池)租了一半泳线作操水,但(只有)25米㖞。我不明白为何建综合大楼,要建一个那么小的游泳池,根本是‘为有而有’。”
罪状六:暖水池不足 不利冬泳
Jossmary还是水中健体教练,她指,以康文署的暖水池水温虽然符合国际标准,但不太适合长者做水中健体或水中太极,“(特别)对伤残人士而言水温亦太低。”归根究柢,是泳池选择太少,室内暖水池不足。现时的《规划》没有订明人口与公众暖水池的比例。然而,根据2013年一份立法会文件,康文署计划未来在每个区议会分区,至少有一个室内暖水池。现时,葵青、大埔及南区等仍未有室内暖水池。
“东铁沿线设施特别差。上水、粉岭、大埔、沙田都没有暖水池,要去到大围才有。”Jossmary曾经因马鞍山泳池关闭,要花40分钟路程到显田游泳池,“但显田的水太深(1.4米至2米),初学者怕水,不肯去。”Jossmary认为,户外池提供暖水、改建或兴建室内暖水池,是一箭双雕做法。因为,室外泳池会在冬天关闭,变相荒废,遑论政府鼓励冬泳。引伸的问题是救生员“断粮”,无人愿意投身,到夏季又经常因救生员不足而要关闭泳池。记者上周到何文田泳池,四个细小嬉水池便有三个因救生员不足而关闭。这种情况令泳班教练非常困扰,Jossmary说:“所以每次必先打电话问:‘今日泳池有冇开啊?有几多线畀人租咗?’”
将增五项游泳设施将增五项游泳设施未来会有五个新游泳设施落成,包括大埔宝湖道新建体育馆内增建一个室内游泳池,预计2020年底完工。而前特首梁振英任内最后一份施政报告也承诺,斥资200亿元增建54项康体设施,其中四项涉及游泳池:改建黄大仙摩士公园泳池,在天水围107区建新泳池,九龙仔公园游泳池并设室内暖水池和南区包玉刚泳池。但Jossmary和阿毕也担心,新建的游泳池又会是综合大楼一类,同样犯下上文所述的问题,结果又是一场欢喜一场空。她们的担心有据可依,以大埔宝湖道新建游泳池为例,1个2.51公顷休憩用地,却只能兴建1个25米方形暖水池、25米乘10米的暖水训练池和按摩池。几个“浴池”对纾缓大埔严重爆池情况,作用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