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李氏龙舟.片】在龙舟上延续鹤佬文化 睇片教你讲鹤佬话

撰文: 黄文轩
出版:更新:

以前鹤佬渔民操鹤佬话是平常事,现在渔民逐渐迁移到岸上居住,不再局限于渔排生活,他们的语言文化也慢慢褪色。这天李氏龙舟队用龙舟载著记者到他们昔日居住的渔排。渔排现时几乎无人居住,碰巧这天假日有亲戚在渔排在聚会,长辈们在大声交谈,吃著自己捉来的蟹,几名年轻人自得其乐,拿著救生圈就往海里跳下去。“以前喺渔排,个个都系鹤佬人,每一日起身讲嘢已经系鹤佬话。”在渔排上,长辈们说话大多掺杂著鹤佬话。“如果同老一辈讲嘢就会讲鹤佬话,喺屋企嘅话,已经讲广东话,得一两句系鹤佬话。”龙舟领队李伟文说。新一代未必完全了解家乡方言,不过龙舟反而继续承载鹤佬话。“啤呀”、“镜年”、“斋”,健儿在冲锋陷阵时,不自觉会说鹤佬话。这条龙舟,除了将李氏族人的感情延续,还可以找到一点鹤佬色彩。影片:黄文轩

(郑子峰摄)

鹤佬话小教室

“啤呀”: 意思是“扒”。在赛程接近尾段,开始发力时,船上各人就会大声大叫“啤呀”,令士气高涨。

“镜年”:意思是“顶住”。当赛事去到后段,鼓手或舵手发现离终点还有一段距离时,就会大叫“镜年”,鼓励健儿继续坚持下去。如果健儿真的无法支撑,就会讲“镜唔索”,即“顶唔顺”的意思。

“斋”:意思是向前。多数是观看比赛的观众或龙舟上的鼓手、舵手,向龙舟大叫“斋呀”,即叫龙舟尽快向前追赶的意思。

(郑子峰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