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之春.未完成的实验】 一个人的社区中心
天马苑没有社区中心,街坊说天马苑商场里的一间琴行,就像一个社区中心。我们没有发觉,各区街头巷尾总有一间琴行,它也可以成为一个社区中心,至少可以是很多小男孩小女孩成长的地方。
Miss Chow的琴行几乎是属于大家的。漂书柜放在门外,让凑小朋友放学的外佣随便看,本地农夫种的菜也随便用个胶袋挂在门外自取。她说一椅一碗筷,可以随便借用,共享资源,只是一直都没有人来试。Miss Chow就在这琴行实践很多共享和共融之事。
“反正都交咗租比领汇(领展)赚,点解唔开放个地方?”
漂书柜最早设立。Miss Chow每天会把整个书柜搬往琴行外面,开放让人随便拿书看,旁边再放几张椅子。附近屋苑的外佣姐姐等候小朋友下课时,也会在漂书柜翻翻书。她们最爱的是旅游杂志,纵使不谙中文字,看到家乡菜、美食相片,外佣姐姐也会兴奋拍照,记下餐厅地址,储存假日好去处。琴行职员笑称:“这是她们难得的喘气时间。”
更有趣的画面是,漂书柜的书其实部分来自街坊,每天琴行开闸前,街坊有如邮差般,用胶袋放好一些文化杂志,绑好挂在闸口,让Miss Chow回店开闸时收集,放入漂书柜。
琴行第一次开放,要从两、3年前说起。当时Miss Chow的两名学生家长,向她借地方推广环保酵素,Miss Chow其实也想学,而两名家长又不介意当义工导师,Miss Chow首次答应借出地方搞活动。
我只是一个多事的人
自此,琴行便成了开放的地方,例如网购农菜的交收平台。
话说有家长想支持本地有机耕作,集体向本地农夫订菜。农夫好人,不介意量少,愿意包运送,但是很难迁就各个家长的取菜时间,于是Miss Chow答应以琴行作为交收平台,农夫把菜送来琴行,挂在门外,街坊下班便来门外自取。
只是她因此收到领展警告。领展派职员到琴行警告Miss Chow, “应做好本份”,又说她容许街坊向本地农夫订菜,会直接影响租户(百佳)利益。Miss Chow反驳指自己没有牟利,只是借出地方,让街坊多一个选择。
“我咁多事,琴行好快执笠架啦!”Miss Chow 常笑着向街坊说。
香港人总不相信会有人肯蚀底
除了漂书柜、订购本地农菜外,琴行还会举办换物会、自家制面包班等等。街坊亦会借用琴行开会,小朋友在旁看书、玩乐,家长可以放心讨论正事。
Miss Chow 说琴行的椅子、碗碟等全可借出,用来开派对,实行资源共享,可惜至今无人问津。她认为原因是香港人总不相信会有人“肯蚀底”,“最难其实不是宣传、不是物资,是心态问题。”她认为任何人都可以自发为社区做多一点,而不是加入机构才可服务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