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落实西环码头加围栏、社区园圃 发展局:市民一直非法进入

撰文: 黄泳桦
出版:更新:

获得公共空间大奖的“天空之镜”西环码头深受市民欢迎,惟政府落实以短期租约形式把7,500平方米空间(约17个蓝球场面积)作社区园圃和其他相关设施。
日前,发展局公布两个新方案均包括加设社区园圃、围栏等设施、并参照起动九龙东管理观塘海滨模式,届时市民未必能24小时进出。方案二会交由康文署管理,现时街坊常做的活动如踏单车、垂钓、遛狗等或会一律禁止。

若交由康文署管理,踏单车、垂钓、溜狗等活动或会一律禁止。(罗君豪摄)

方案一:NGO管理17个蓝球场面积空间

方案一参照观塘海滨发展模式。观塘海滨由起动九龙东办事处委托非牟利机构管理,若组织举办活动需事前申请。同样地,政府将公开招标,把西环海滨7,500平方米用地交由非牟利机构或社会企业营运。中标者必须把约2,000平方米土地作都市园圃,形式有别于康文署辖下的社区园圃,不会提供独立位置予市民种植,市民亦不可带农作品回家。

发展局建议营运机构举办教育、导赏、手作工作坊等活动。园圃内更可有餐厅、小食亭或短期商店。园圃不会24小时开放,只会于每日合理时间免费开放予市民进出。

至于余下约5,500平方米土地,营运机构必须加装适当设施如围栏、照明和座椅。发展局鼓励营运机构多举办活动予市民参与,如运动班、摄影活动、墟市。

方案二:康文署管理海滨限制多?

(区议会文件截图)

方案二则指,中标的营运机构只须管理2,000平方米的用地,惟必须改装成都市园圃和加装辅助设施,内容与方案一相同。至于余下的5,500平方米空间由政府负责设计和管理,开放予市民作休憩用途。

对于有议员质询,政府会否一如其他海滨长廊或公园管理模式,设有多种“不准放狗”、“不准踏单车”的限制?康文署发言人答复,将会以一贯做法管理西环码头海滨。

两个方案计划于今年首季进行招标程序。

(区议会文件截图)
+1

市民反对 80%园圃地减至20%

十多年来,虽然西环码头并非公共空间,因没有围栏,没有什么规则,广阔的空地渐渐形成街坊蹓跶、溜狗、看海、垂钓、踏单车的小天地。2013年,西环码头更获得香港公共空间大奖中的“由市民开创的空间-大奖”。

2016年8月,政府释出西区公众货物装卸区(俗称:西环码头)1-3号停泊位,面积共7,500平方米(约17个蓝球场面积)作短期租约用途。另外,特首林郑月娥于施政报告提及,“争取在2018年第一季以短期租约推出位于坚尼地城的一幅用地作社区园圃及相关用途”。

发展局指,因应中西区社区园圃超额报名,故把海滨用地结合社区园圃发展。其中80%土地用作社区园圃,只留10米阔的行人通道。受到市民和民间团体强烈反对,质疑政府把公共空间私人化,又指海边不适合种植,发展局才于本年1月2号公布两个新方案,把社区园圃面积减至20%用地。

地区组织反对政府私有化西环码头。(郑子峰摄)

地区组织:新方案赶走市民

多名出席区议会会议的市民和地区组织指责,当局不听取民意,强调市民希望保持西环码头原貌不变,只需加设洗手间等基本公共设施。

“城西关注组”成员张启昕批评:“观塘海滨模式赶走原有艺术家、玩音乐的人。现在硬套在西环码头,又把市民赶走,今次码头非常多人使用,反对声音大。”她指区内有不少地方可耕种,市民希望保留西环码头这个自创的公共空间,而不是用来作社区园圃或发展成现有的海滨长廊。发展局则强调西环码头一直不作开放,市民是非法擅入政府用地。

【西环码头变天】组织忧成观塘海滨翻版 NGO无力管变黑箱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