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环码头将变社区园圃 大空地得返行人道 团体:政府零咨询
有港版“天空之镜”美誉的西环码头深受市民欢迎,成为打卡、散步、溜狗的好去处,更获公共空间大奖,惟1至3号泊位将成社区园圃,届时只开放予参加者种植。民间组织批评政府零咨询、选址错,更把“公共空间私人化”。
短租形式耕种 只预留十米阔的行人道
中西区规划及保育街坊联盟、 中西区关注组、守护坚城联盟等多个民间组织发起“反对西环码头私有化”的联署,指责政府计划将西区公众货物装卸区(下称西环码头)的1至3号泊位变成社区园圃。该园圃面积占地7,500平方米,于明年第一季以短期租约形式出租,租期三至五年。届时只预留十米阔的行人道开放予公众。城西关注组成员张朝敦在西环码头向市民解释:“社区园圃有围板,平日会上锁,只有参加者可以入去,变相私人化西环码头呢个公众地方。我们不可以入去,不可以自由放狗。这是公众地方,应该由大家决定点用。”
发展局回复《01社区》确定以上方案,又指政府同意落实以短期租约形式批租予非政府机构,去营运休闲农庄及其他相关设施。 政府正筹备公开招标,并会听取海滨事务委员会、中西区区议会、社区团体和居民的意见。
市民不知码头变社区园圃西环码头虽为缷货码头,因没有围栏,没有什么规则,广阔的空地成为街坊蹓跶、溜狗、看海、垂钓、踏单车的小天地。其中23至29号泊位位置因拍摄“天空之镜”闻名,吸引不少市民跨区到访和打卡。2013年,西环码头获得香港公共空间大奖中的“由市民开创的空间 - 大奖”。假日所见,1至3号泊位较阔,较多市民在此处溜狗,亦有不少人在踏单车,划成社区园圃后,将会剩下阔10米的行人通 。而预计23至29号泊位则未受影响。民间组织于现场呼吁时,不断有市民走向民间组织询问“发生什么事”,均表示不知道社区园圃一事。民间组织批评政府:“完全没咨询居民,亦没落区发布资讯。本应由政府做的事,变成由我们去做、我们去问。”
市民点谂?请点击大图
海边种菜 选址错?
特首林郑月娥于施政报告提及,政府将伙拍海滨事务委员会善用海滨,又指:“争取在2018年第一季以短期租约推出位于坚尼地城的一幅用地作社区园圃及相关用途”。据中西区海滨工作小组文件,区议会早在去年强烈要求争取海滨用地作社区园圃。中西区区议会副主席陈学锋认为现时只有一个中山纪念公园的社区园圃,因深受欢迎而长期爆满,故想善用海滨。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于全港共设23个社区园圃,每一轮报名接获的申请表平均约13,000份,目前没有各区的申请人数统计。中签者须付$400,只可耕作约4个月。中山纪念公园的社区园圃面积为600平方米,共有55个名额。守护坚城联盟召集人黄健菁不解,政府何以选一个风大有浪的地方耕种?她说:“我们不反对社区园圃,但怎会选海边?强风、高盐分空气,不多植物可以在浪水盐花旁生长。”
市民:不想全港海滨都一样艺术团队“画下嘢”找来一众城市画家来画下假日的西环码头。Emliy来自南区,同样是沿海社区,她说西环码头氛围完全不一样。不就是有人跑步、溜狗吗?她立即说:“香港仔的海滨长廊是不可以放狗的!活动很单一,可以跑步但很逼。”她早见过西环“天空之镜”的相片,第一次亲身来还是有点震惊:“平时靠打卡都咁多人来,为什么硬要规划和发展呢?”Emliy认同兴建多一点设施如洗手间,但要保持原貌。她可以直接坐在地上画画,因没有栏杆阻隔她可以坐下来看到整片大海。“全香港所有海滨都一式一样,都发展好了,地面铺上木板。西环码头却很Rough(粗糙、未加工),社区性很强。”“我第一次咁近见咁大只船。”居住在屯门的Yan说,屯门也有码头,但总不及西环码头。你可以清晰看见船内员工煮饭,内有恶犬,附近都是一座座“竹山”和油桶。“我一边画,油罐一边‘卜卜’声,好像要爆炸。”她猜,可能是冷缩热胀所致。如此近海边的一切,算是难得,“屯门码头没这种自由。”
自由以外,其实中西区的休憩用地早就长期不足,仅有人均邻舍休憩用地0.68 米,远低于《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的人均邻舍休憩用地1米。可失去了西环码头的自由,难在区内找到一大片可以溜狗、踏单车、钓鱼、跑步等各种活动都可以共存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