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的童真.一】失去儿童节目,我们会失去什么?

撰文: 郭文德
出版:更新:

近年各大西方网上媒体巨擘纷纷都在投资儿童节目。今个月中,Netflix全球儿童内容部门总监 Andy Yeatman声称他们逾亿用户里有超过一半曾经收看其节目。
儿童节目还是西方媒体公司试行新技术的焦点领域。Netflix今年6月推出互动式儿童节目产品。创新总监Carla Fisher表示:“孩子很想与他们喜爱的角色‘游玩’,并且倾向于轻敲、触摸和滑动荧幕。他们也会与荧幕交谈,好像角色能够听到他们的声音一样。”
反观香港,长期依赖外购节目、广播条例的局限以及“赢在起跑线”的压力,令本地儿童节目前景黯淡。香港的串流服务也正逐渐流行,业界能抓住契机,为下一代重建童真吗?
(此为【那些年的童真】系列之一)

过去几年,香港儿童电视节目予人衰颓不振的印象。有一种意见认为这要归咎于影音传播媒介多样化,导致电视观众人数剧减。可是对比国外市场,就会发现这种说法并非必然。

10月19日,常识媒体(Common Sense Media)公布对美国八岁以下儿童使用传媒及科技玩物情况的调查报告,显示美国的孩童每天平均花费58分钟观看电视节目,长度较2013年回升了1分钟,并且继续高于48分钟的手提器材及10分钟的桌面电脑。不过,这些电视节目的提供者却出现了明显转变,有高达72%的儿童家庭已经使用Netflix和Hulu等网上串流授权点播服务,传统有线电视用户则从2013年的70%微跌至65%,这种情况对于香港有何启示?

串流媒体争夺儿童节目市场

一般香港人可能感惊讶的是,近年各大西方网上媒体巨擘纷纷都在投资儿童节目。以Netflix为例,它于2011年8月就让旗下儿童节目自立门户,2012年12月与迪士尼(Disney)签约达致转播协定,2013年6月与梦工场(DreamWorks)动画公司合作制作原创内容节目;今个月中,Netflix全球儿童内容部门总监 Andy Yeatman声称他们逾亿用户里有超过一半曾经收看其节目。

其他媒体本年同样有不少针对儿童节目的积极举动,像7月初英国广播公司(BBC)宣布增拨3,400万英镑到儿童节目预算上,9月底亚马逊(Amazon)则与天才品牌(Genius Brands)落实转播其儿童频道节目的协议。

孩子倾向于通过轻敲、触摸和滑动荧幕,来与喜爱的角色互动。(Getty Images)

此外,儿童节目还是西方媒体公司试行新技术的焦点领域。今年6月,Netflix宣布推出两套包含自选“分支叙述(branching narratives)”内容的互动式儿童节目,容许观众为剧中角色做选择,借此欣赏和塑造多线的故事走向。

Netflix产品创新总监Carla Fisher表示:“孩子很想与他们喜爱的角色‘游玩’,并且倾向于轻敲、触摸和滑动荧幕。他们也会与荧幕交谈,好像角色能够听到他们的声音一样。”她又强调这两套影片只是一个起点,重申Netflix提供“有意述说非单线故事”的内容创作者“遨游和尝试新事物的自由”,暗示未来Netflix可能会将互动式内容扩展到其他种类节目之上。

串流服务比较有线电视更加容易取消、重订,……而(加入更多儿童节目)目标就是让用户这项决定变得更加困难。
BTIG 传媒与科技分析员 Rich Greenfield

另一方面,各国现有规管宣传法规主要还是针对传统电视服务,尤其对儿童节目之间的广告内容限制颇为严格,变相鼓励了儿童商品改用网上平台来回避相关限制。2015年2月启用的YouTube Kids应用程式,从推出至今便一直被批评让孩子接触过多的宣传广告,但这却从侧面证明相关节目确实蕴含丰富商机。

儿童节目商业潜力客观。图为长盛不衰的《芝麻街》。

香港依赖外购 缺乏创新动力

与欧美国家相比,本地儿童节目表现远远不及。2012年,德国青年与教育电视国际中央学院院长Maya Götz、南伊利诺大学传播学教授Dafna Lemish对23个地区的儿童电视节目进行比较研究,发现香港的儿童电视节目本地与海外制作比例为1:99,勉强高于全无本地制作的肯尼亚,并远远落后于中国的53:47、英国的68:32和美国的83:17。

(缺乏本地自制的儿童节目会让孩子)仅得有限机会去认识他们生活的世界与听取属于他们自己文化节目的故事……观看以其他文明故事表现为主的节目,会带来本地传统与价值遭疏远及暗中贬值的危机。
学者Maya Götz及Dafna Lemish

原创电视内容发展经验上的落差,也会制约当地节目制作形式发展。香港本地动画制作50多年以来,至今依旧只能在儿童电视节目内担任辅助角色,电视上播放的独立原创动画寥寥无几,这显然是长年依赖转播外购动画所带来的恶果。

自制儿童节目受到政府法令规管,禁止加插植入式广告而令其几乎无利可图,同时还不可以有明火、利器等内容,并且过分强调节目教育意义多于娱乐作用。在这种情况之下,制作方根本没可能有动力去大力改革节目形式,前线员工发挥空间也会受到多所制约,结果就是本地儿童节目愈发充斥传授知识、才艺表演及问答比赛等环节,它们实际是在按成人标准模塑儿童吸收到的资讯,像传统学校教育一样强调知识、才能和成功,甚至称为儿童课堂在家中的延伸亦不为过。
 

香港长期依赖外购节目,本地动画寥寥无几。图片为香港最成功的原创动画麦兜系列。(视觉中国)

本地儿童节目成烫手山芋

打造形式创新又受欢迎的儿童节目真是如此困难吗?随手打开YouTube或其他影片分享网站,就能够轻易找到许多出自香港独立制作者的有趣影片,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发布以后深受本地童年、青年观众喜爱。

这些独立制作者拥有的资源、接受的训练,绝不会多于各大电视台聘请的专业员工。既然他们有能力制作出让数以万计香港孩子点击的原创影片,相信没人会同意专业电视台人员无法做到同样的事。归根究柢,是电视台管理层多年以来自暴自弃,不肯投放心力下去发展儿童节目,放任这个市场遭到外制卡通攻占;到问题浮上台面后,儿童节目工作者反而成为了磨心,观众批评他们表现恐劣,管理层则千方百计想要抛开这个烫手山芋。
 

业界应抓住契机 再造无忧童年

除了前述各种因素之外,儿童节目会陷入现时的困境,其实也与它面对的市场─家长和孩子脱不了关系。香港家长近年愈来愈迷信“赢在起跑线”,要求孩子在下课后参加各种兴趣班、训练班,再加上学校派给他们的繁重功课作业,岂会还有时间坐在电视机前优哉游哉观看节目?
 
其实香港家长很需要注意到一点,儿童电影节目具备十分丰富的教育作用。大量学术研究已经表明,影音节目可以在潜移默化之下让孩子对节目内容出现的事物产生兴趣,进而刺激他们深入思考背后玄机,作用丝毫不亚于传统填鸭式课堂或阅读书籍等学习方式。

纵使外国儿童节目质素普遍优于本地制作,但这却不代表它们能够完全取代香港原创节目,因为外国节目内容始终取材自迥然不同的异地生活环境,个中经验大多数都不适用于香港。

香港现在刚好逐渐流行串流电视服务,无线电视的“myTV SUPER”、NowTV的“Now随身睇”、有线电视的“i-CABLE流动版”、香港电视娱乐的“ViuTV”等本地平台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Netflix和YouTube TV 等国际级平台亦在积极拓展香港市场。本地业界应该趁着这个契机重新发展原创儿童节目,如此才能避免再度让外国同业垄断了此一市场。

儿童节目要考虑为孩子创造愉悦无忧的童年。(视觉中国)

Think Big 更要 Think Small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撇开诸种商业、教育考虑,儿童节目理当是陪伴孩子成长的集体回忆,而其衰落毫无疑问是香港童真失落的缩影。老一辈香港人怀念《430穿梭机》与《闪真传真机》,是因为当时的儿童节目旨在提供娱乐欢笑而已,何以他们当中会有大部分人不想让自己的孩子享受同一份回忆?况且为新一代人重建这一份童真,长远来说对电视服务提供者也是百利而无一害。

试想想,若孩子从小就没有观看某个电视频道,那么他们长大后又凭什么要求他们去看呢?今日《Think Big天地》这类儿童节目的最大问题,或许便是只有Think Big而没有Think Small:只想到大人教育子女成材、赚取广告利润、应付政府规管等问题,而未考虑为孩子创造愉悦无忧的童年。

上文节录自第84期周报(2017年10月30日),原文题为《香港儿童节目何去何从》,现题为编辑重拟。

浏览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

敬请留意10月30日星期一出版的第84期《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