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型垃圾站】洪福邨未入伙已拟建6层垃圾站 居民组关注组反对

撰文: 麦佩雯
出版:更新:

洪水桥拟建一个约6层高的垃圾收集中心,但选址距洪福邨仅一分钟脚程,那是邨民往最近轻铁站的必经之路,附近将来或或会拟建安老院及诊所。洪福邨居民因此不满,这一年为此事四出奔走,等不及民政处成立的互助委员会,便自己在Facebook成立关注组;他们争取的除了另一个垃圾站选址,还有公屋开荒牛在规划期间未被聆听的声音。

洪福邨于2015年7月入伙,迄今邨内有约10间商店地舖。(资料图片/叶家豪摄)

居民入伙时 建垃圾站咨询已快要结束

洪福邨是洪水桥首条公屋邨,共有9幢大厦,于2015年7月开始入伙,约4900户,共1万3千多住客。

2015年6月中至9月中,规划署就“洪水桥新发展区规划及工程研究”进行第三阶段咨询。规划范围涵盖逾千公顷,洪福邨只是其中一角。但大部分邨民于9月中才正式迁入洪福邨,当时谁也没留意到这个规划与他们有关。

至去年9月,“天水围社区发展阵线”的社工在邨口摆街站时,街坊才自社工口中得知,原来在洪福邨西南方、距洪欣楼仅约30米、洪元路及洪平路交界的空地,将兴建一个垃圾收集中心(RCP)。“那不是一个普通乡村式垃圾站,而是6层高的垃圾收集站。”按照规划,6层高建筑物的地面和一楼才是垃圾站,其余楼层是办公室,该垃圾站旁边还将设有安老院和诊所。而且,那个位置是洪福邨居民到最近轻铁站的必经之路。

洪福邨的居民们,大部分未及在规划咨询结束前表达意见。(资料图片/黄永俊摄)
距洪福邨仅30米处将建一个每日可处理10吨垃圾的垃圾站。(发展局网页资料)

等不及政府互委会 自行成立FB关注组

公屋没有业主立案法团,只有互助委员会。作为新屋邨,洪福邨至今年3月左右才在地区民政处帮忙下开始组织成立互委会。但早在刚得知邨口拟建垃圾站的2015年10月左右,Kelvin已和一群街坊成立了“洪福邨关注组”。Kelvin 父亲当年是蝴蝶邨的互助委员会成员,“自少已见爸爸为街坊奔走。”耳濡目染下,Kelvin也当上“洪福邨关注组”的核心成员。

“我们不是一个注册组织,也没有职位分配,只是开了一个Facebook专页,在专页上交流邨内消息、招募街站义工、发布开会资讯等。”

他们以关注组的名义,主要就垃圾站选址问题,多次向当区区议员、各大政府部门投诉及交涉。去年10月及今年8月初,他们先后2次与食环署官员会面,又曾于今年4月往“立法会申诉部”申诉事件。“我另有正职,每次去这些会议,也只能请假!”

住公屋是现代人实践安居乐业的最大寄望。(资料图片/黄永俊摄)

选址基于一份过时的评估?

食环署指,若要将政策和计划推倒重来,所需的时间将会对未来当区发展带来重大的影响。居民在入伙后,被安排面见食环署官员;会上官员没有作出任何承诺,只是解释现有设计和选址没有问题,游说他们接受安排。

“我们不是反对建垃圾站,而是那个地点真的有问题!”Kevin说。除了因那里是邨民往轻铁站的必经地点,还有食环评估过时。食环署在2008至2010年间曾为共13个拟建垃圾站地点做过评估,其他12个地点均因“接近民居”、“将建单车径等”等理由而被否决,最后剩下洪福邨街口这一个地点。但Kelvin认为进行评估的年代久远,评估已不合时宜,其他地点“接近民居”,难道如今洪福邨街口这个地点就不接近民居吗?

右上角空地将建一个6层高的垃圾站。(洪福邨关注组提供)

每天可处理10吨垃圾 为一般垃圾站2.5倍

根据《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乡郊地区及偏远乡村应每1000人口设一个垃圾收集站,市区则是每2万人口、或每500米范围以内须设有一个垃圾收集站。

食环署指,该垃圾站每天可处理10吨垃圾,是一般乡村式垃圾站的2.5倍;但与一般垃圾站不同,此站将采取密封式设计、站内保持负气压及设有现代化除臭系统等。而将来拟议的安老院和诊所,以及垃圾站之间,也会保留“邻舍休憩用地”作缓冲。 但Kelvin等一众街坊仍忧心忡忡,因缓冲空间面积不大(一个L字型起约2千平方米用地),将来的垃圾站和安老院之间相距只约50米、和洪福邨距仅约30米,即约1分钟脚程。

虽然如此,但Kelvin还是抱“阿Q”心态,相信“齐心就事成”。“垃圾站一日未开始起,一日都还有转机。只要我们再收集多些签名、再多些向政府反映,我相信将会争取到的。”

“洪福邨关注组”的充权之路已持续逾一年。(资料图片/叶家豪摄)

关于Kevin为何会住入洪福邨,请看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