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庙旁建文化广场 团体反对 倡改建图书馆

撰文: 陈颖然
出版:更新:

东华三院早前计划把上环文武庙旁的空置校舍重建成21层青年宿舍,但后来承认改建校舍会影响该址的历史价值,故建议以文化广场作为“缓解措施”。
文武庙对面位置,一百年前曾用作戏棚,现时为休憩公园,性质亦与广场相近。城西关注组张朝敦反对现时重建方案,指学校与文武庙的关系难以割裂。若重修昔日用作戏棚的公园,可以与文武庙和学校体现百年华人生活的历史价值。方案仍在咨询阶段,市民可于3月29日前,向城规会提交有关计划的意见。

图左是计划兴建的青年宿舍,距离文武庙约2米。(古物咨询委员会)

学校与文武庙共生 富文化价值

去年3月,东华三院在《文物影响评估》中承认,虽然东华三院李西畴纪念小学校舍空置10年,但拆卸学校会令选址失去与文武庙的历史价值,因而在地下设立小型广场,以作补偿。惟城西关注组张朝敦表示,学校与文武庙的关系密不可分。

逾150年历史的上环文武庙,于2010年列入法定古迹。寺庙左侧原为“中华书院”,后来由东华三院举办义学。政府把文武庙交给东华三院管理时,以《文武庙条例》规管,限制文武庙的资产用于寺庙修葺、办学及华人慈善。张朝敦质疑东华三院违反条例,以文武庙的地方兴建青年宿舍。

校舍与寺庙属同一地段,仅距2.4米。张朝敦表示,学校与文武庙为共生关系。1848年港督与量地官的答问文件说明,当初土地用途为兴建学校和建庙:“从1840年代开始,有文武庙,便有旁边的学校,办学是文武庙建庙的启始目的,两者共生,所以学校才会紧贴寺庙而建。”

张朝敦忧虑在庙侧兴建21层高的楼宇会影响文武庙的结构安全,亦缺乏对寺庙的基本尊重。学校位于寺庙最起始的地段,属于寺庙的原始范围,他说:“在寺庙的范围没有可能住得高过文武二君,否则对寺庙和神是大不敬。”

倡改建图书馆 延续文武庙办学原则

善用废置校舍固然可取,但文武庙、学校与公园(戏棚)三者有其历史脉络。兴建青年宿舍与寺庙格格不入,而增设的小型文化广场难以补足原有建筑物群的联系,亦与戏棚的功能重叠。可有方法既能保留建筑的文化意义,同时呼应时代的需要?

城西关注组不时摆设街站,了解居民的看法。张朝敦表示,很多上环太平山区及文咸街的居民希望区内设有图书馆。城西关注组曾经想过一些建议,例如在地面设立文化中心,介绍文武庙的历史及昔日照片;一楼则改建成图书馆。图书馆可以传承知识,延续文武庙办学的意义;而文化中心则可以将游客分流,疏导挤塞的街道。

政府去年12月,提出“点、线、面”的保育概念研究。保育不单是一栋建筑物(点),而是涵盖街道(线)和社区(面),古迹周遭的环境亦影响历史的气氛。文武庙旁的学校重建成21层的宿舍,破坏历史建筑群的联系,在“线”和“面”上影响文物的价值。

向城规会提交项目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