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处“逗室”讲心事 中学生:除咗读书, 我哋就冇其他价值?
葵涌有个由中学生主理的共享空间,中学生会在那里互诉心事,倾吐成长心声有时更会声泪俱下。明年便应考文凭试的女生说:“好多中学生都经历紧呢啲心路历程,特别在高中几年,于备战公开试的漩涡中无限轮回,但谁又能理解我们这代中学生?”她们说学校和家庭要做好学生本份,师长多关心学业成绩,却没有让大家抒发压力和感受的空间。记者问:“如果有机会与爸妈诉心声、有机会讲梦想,你会说什么?”不如先听听他们说什么。摄影:陈嘉元、欧嘉乐
葵涌一个由中学生主理、同校师兄姐协作的共享空间“逗室”故事:
上集:葵涌共享空间“逗室” 学生自修、讲心事:“我哋想有人倾听”
下集:中学生管理共享空间 开甜品班无人报? 师兄:学生须学承受失败
鼠鼠:“今天来这里访问,我也跟爸妈说是为中六生写打气卡。他们的回应是,‘吓,咁你有冇时间温书㗎?’。学校和家庭的气氛下,高中这几年,我常觉得自己的价值只有读书。好似读书以外,我做其他事都没有价值,我只需要温书、考好个试。我们家很少会讲‘心情’,其实都不一定说今天心情或感受如何,讲学业话题以外,其实讲自己的喜好、讲家里的狗狗,我已觉得好Warm(温暖)!”
Sarah:“我好想天马行空发梦,这里(逗室)让我发梦。原来青年人不只读书,还有无限可能性,可以体验读书以外更多。我好喜欢跳舞演戏,日后想成为舞台剧或微电影演员,但爸妈说这工作在香港很难发展,跟我说了将遇到的困难。我打消了念头,我也喜欢中文的,日后想做老师,或者以后我可以负责学校的戏剧学会,再续梦想。”
园荠:“社会很压迫。今届文凭试考毕,有人就在网上说2018年的考生要留意什么什么,要准备好了。看得多网上资讯令人觉得大家都奋战一博,唔读书就会变废青,唔读书就好不该。上一代深信读书就有出头天,所以寄望儿女用功读书。他们或不懂与我们这一代沟通,例如爸爸多以学业角度关心我,一天回家就问:‘你温咗书未?’,其实不用特别了解或关心我的喜好,好想我们的关系像朋友,爸爸以我角度切入,问吓我今日开唔开心就足够了。”
Emily:“好多人觉得讲感受是无用,但我们亦有心入面的想法,成长阶段都有很多感受想说。例如学业以外,我学完琴回家,爸妈可以问我:‘今日学琴学咗啲咩呀?’,而非只问考级的事。其实一直好想做义工,有些中学生做义工取证书,是为符合OLE(其他学习经历,新学制课程要求之一)。但做义工是真正关心别人,不需要有什么学历或成绩。例如我之前探望精神康复者,听他们说自己的故事,经历别人的生命,觉得人与人之间有联系的,这些得著是不能言喻,不用证书的。”
Serena:“我觉得自己有长处,有时也会欣赏自己。但当师友都不停讲读书读书,我觉得好像压住咗自己,要改变自己做好‘学生’的角色,而忘记了自己真正是怎样的。例如我喜欢车嘢、做小手作,好想别人也看到我的兴趣。但穿起校服回到学校,没有人在意那个笔袋是否我车缝的,同学只会问小测几多分,老师会说文凭试的事,我于是就满脑子都是考试,开始筹谋自己未来怎办,哪科表现不理想要补习,忘了今晚其实我想回家车缝。”
紫林:“我们只想不要什么都烧到读书𠮶叠,好似除了读书,我们便没有其他价值。有些同学就算其他方面的表现得好,都不会被认同或留意。那次音乐会发现,原来一些平日学业成绩不错、为人开朗的同学,与我们一样都有相同的不快乐。大家心中都有种苦闷不知怎说,有种无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