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自煮】91岁婆婆领𩠌包发挥煮食智慧 “难道要人喂吗?”
伍秀兰婆婆也说不清自己是否喜欢烹饪,“我那个年代嫁人就是要煮饭”,总之她就是练成了一手好厨艺。近几年她到社福机构领𩠌包时,因领到的食材都是随机,她每天就发挥煮食智慧,自行决定份量及烹调方法。婆婆不觉得麻烦吗?为何不领现成的饭盒?“有𩠌派给你,还不自己煮,难道还要喂给你吃吗?”这也许是开玩笑,也是显示她仍有能力照顾自己的倔强。
今晚食乜𩠌?
伍秀兰婆婆今年91岁,家住将军澳一公屋单位。最近数年,因为她有经济困难,需要自己照顾自己,就到家附近的基督教灵实协会社区中心,每星期领取2次免费的“𩠌包”;。每份“𩠌包”内有足够一名成年人食用3餐的蔬菜及肉类。“每次领到的𩠌都不一样,即场才知道。”蔬菜可以是波菜、菜心或红萝白不等;肉类则通常是猪肉、鸡肉或牛肉。
兰婆婆每次收到“𩠌包”后,都要即场动脑筋、发挥多年累积的煮食经验,“见甚么菜就煮甚么菜、领甚么饭(𩠌)就煮甚么。(如果)领红萝卜就煲汤,难道煮(炒)红萝卜食吗?”
访问当日,她领到了油麦菜及猪肉,几秒间就决定了煮油麦菜炒猪肉。她先切取1/3份猪肉,将肉块切成肉片。“先下少许生粉、生抽(豉油)腌肉。”为甚么腌肉落豉油?“有生粉,不下生抽生粉不溶。溶化了吸收就易些。”她再分开炒菜,期间下盐。为甚么炒菜下盐不下豉油?“落(豉油)(菜)就变黄色了。”
有门专业叫煮饭
兰婆婆现虽已步履蹒跚,唯独切菜时手起刀落,动作迅速,可见煮饭是深入她骨髓的技能。她于内地出生,年轻时盲婚哑嫁,被教导嫁作人妻就是要为家庭煮饭。“那时哪有女人出来工作?没想过自己喜不喜欢煮饭,是不煮不行!那时在乡下用煤烧炭煮饭的!哪有甚么电磁炉无火煮饭?”未几她随丈夫到广州工作,但遇上内地配给制,所有粮食都只能获限额配给。“从事轻工业者一个月获分配26斤米、从事重工业者一个月获分配30斤米、老人22斤、小孩12斤。”可能就是那时开始,她养成积谷防饥的习惯,把食材分着吃,食不完的留待下一餐。因此现在她领到“𩠌包”后,也会衡量自己一餐能吃多少,切取需用的份量;剩下的放入冰箱,明天再煮再吃。如此便能每餐饭也能吃到新鲜煮的𩠌菜。
约35年前,兰婆婆来港与家公家婆团聚。现时她在港的退休生活就是到社区中心唱唱歌、闲时饮茶煮饭。可能因经历过年轻时内地的供给制、有钱也买不到好食物;她说现时在港能买到或领到想吃的饭菜,已很满足,知足常乐。“自己买菜有时候很贵,十元的猪肉也没有(𩠌包)这么多。省下来的钱就可以饮茶。有免费𩠌包拿,还不满足?”但也可能是上一代人的生活环境太艰苦,他们习惯要自食其力,不干活不安乐:“有𩠌派给你,还不自己煮,难道还要喂给你吃吗?做人不要得寸进尺,哈哈。”她笑眯眯吃起自己炒的菜肉:“好味!”
老人自煮的意义:把选择权还予长者
基督教灵实协会长者地区服务营运总经理胡仲菁表示,上述“爱心传𩠌”计划早于2011年开始运行至今,一星期会免费派发2次“𩠌包”予观塘及将军澳区的长者。“可领𩠌包的对象通常是由社工介绍的清贫长者,;若有人Walk-in、经登记后亦可视乎情况领取。”
胡指,派“𩠌包”由老人自己煮食,比起直接派现成已煮好的饭盒,更能给予他们生活的动力。“很多老人仍行得走得。领𩠌包后自己决定烹调的方法、今日食用的份量,能让他们知道自己仍能选择、仍能过一个自己想要的生活。”因而“𩠌包”的菜式亦尽量每日不同。如此“𩠌包”只是给予经济援助,把选择权还予长者。
为确保长者领到新鲜𩠌菜,“𩠌包”材料是市面的货品而非剩菜,如此也需要资金购买食材。机构现正展开此计划的众筹项目,目标筹集款项为150万港币,以支持5万服务人次一年度的开支。众筹期限将于10月3日届满,详情请按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