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店结业】观塘32年和亨书局老板:每月蚀几千,最唔舍得啲街坊
在32年前的“官塘”,诞生了一个叮当百宝袋。这个百宝袋有求必应,承接派送报纸、彩色菲林冲晒、麻雀租借等服务,又有文具、体育用品、玩具等精品出售。它是位于祥和苑内的唯一书局--和亨书局。
时至今日,“官塘”已改名为观塘,昔日的学生哥早已成家立室,三代同堂。无论书局如何百变,还是要被时代淘汰,本月10日,将“租约期满,光荣结业”。
摄影:李莹
督见和亨书局的招牌,便知它年纪不轻--“和亨书局”四字以枣红色、港式手写标楷体呈现,还有历劫沧桑后发黄的牌扁。店面一角为报摊,卖著报纸和杂志,对上的墙壁则贴满了发饰、玩具及吹波胶。书局虽杂乱无章,货品铺天盖地摆放在每个角落,但颜色笔、纸张、书簿、文件夹等文具皆一应俱全。大型的玩具车、小型篮球、羽毛球拍、浮板等,则悬挂在两行铁通上。
书局见证屋苑老化
和亨书局位于祥和苑和亨阁的地下,在屋苑入伙至今屹立近32载。开业时,邻近地区仍一遍荒凉,老板张先生为迎合街坊需求,便提供多元化的服务,派送报纸、彩色菲林冲晒、麻雀租借及电子影印等,都由张先生与妻子亲力亲为,开业至今却没有聘请过伙记,张先生两小口不辞劳苦,张先生直言:“咩都做㗎,做生意,服务街坊嘛!”。
街坊谢先生忆述,书局于80年代还承接过地产生意,因为街坊大多不信任地产经纪,当有住宅买卖或出租时,都会委托老板做中间人,“佣金有商有量,街坊价嘛!”
菲林相机被数码相机取代,到今日再度复兴,产品的兴衰能不断循环,但书局的生意并没有一同“复兴”。屋苑人口日渐老化,社区急速成长,新式店舖相继营业,面对激烈的竞争,张先生唯有黯然接受。“没有办法,人长大了,就不再需要文具、玩具,街坊都老啦。就算有需要,外面都有其他选择。”
香港收藏家协会前来寻宝
街坊杨女士于祥和苑落成同期入伙,居住了30多年,记忆中的和亨书局是文具店、士多,也是杂货舖。出售报纸,日常生活用品应有尽有。不过,她忆述随著屋苑外的商店一间一间地开,超级市场进驻屋苑,街坊对书局的依赖性便大减。这天她与10岁的孙子经过书局,孙子执意要购买模型军舰,便久违的把和亨书局走了一圈,“真没想到,经营了30多年就要结业了。”
在祥和苑居住十多年的谢先生,是个旧物收藏者,“这里似是个寻宝洞,只要你愿意花时间搜寻,就必有所有获。”他得悉书局快将结业,遂通知香港收藏家协会的副会长张顺光,相约前来寻宝。张先生着老板介绍最古旧的产品,如1987年出产的家用游戏机、英文草写练字簿、日本公仔铅笔等,“以前的文具比较着重设计,这些公仔铅笔上的图案,每支都极具特色。”
谢先生感触地说:“这个书局难得的是,仍存放着当年开业时未能出售的产品,如黑胶碟、卡式带、玩具、文件夹等等,都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他前来购置了满一箱的四孔文件夹,也特意为记者介绍书局内的宝物,对于书局结业,他大感惋惜,“很可惜,近几年这些旧式书局连连结业,没想到连和亨也是。”。
生意单靠报纸支撑 每月亏蚀
祥和苑为居屋屋苑,店舖物业属香港房屋委员会,故租金加幅不大,加租亦非和亨书局结业的主因。张先生坦言,“近几年生意难做,书局做街坊生意,货品价格只跟随通胀加价。现时每月亏损数千元,虽然对街坊难舍难离,但已年过60,是时侯退休了”。
近年网络媒体急速发展,改变了一代人的阅报习惯,纸媒销量日见低潮,和亨书局却依赖卖报纸支撑生意。张先生说道:“近几年生意不好,报纸已经算是卖得最好,每日卖出百几份,不叫好,只是没那么差。”直到下午五时,报摊上的报纸尚有余货,即使进货量少,也不一定能卖光。
街坊特意到书局拍婚纱照
张先生自30岁起,每天朝六晚八般工作,已当书局是半个家。店内摆放微波炉、电视、雪柜,还有独立厕所,留下不少生活的痕迹。把半生时光花费在书局,张先生并未有遗憾,爽朗地回答:“做吓做吓,时间就过㗎啦,生活简单,几好丫!”
旧式书局每日营业,除了买卖,还守候著街坊外出回来。街坊经过时会与张先生寒喧,聊聊家中的小不点,又长高了啊,原来已升大学啦,快结婚了?生意难做,但一个小空间,维系的都是暖烘烘的人情味。张先生记起早几个月,店舖尚整整齐齐,满档旧式情怀,有对新婚的街坊便特意来取景,“觉得咁旧好难得,好型嘛,就借咗嚟影几张婚纱相。”书局的摆设仍停留在开业时的80年代,似是个时光机,飞快地回顾著街坊的成长过程。
如今时光机要离开街坊,于7月10日结业,张先生忙著分发剩余货品,好些被网友大量采购,好些将会捐赠予广东河连的山区儿童,将半生心血散落在各地继续发酵。对于张先生而言钱财身外物,“最不舍得当然是街坊啦,见著他们长大,我不舍得他们,他们不舍得我。”
有什么想跟街坊说?张先生指著横幅,“写咗系到啦,服务街坊32年,租约期满,光荣结业,多谢街坊惠顾。”既简单又平实,相信张先生贡献半生在书局,赚到的人情暖意,足已渡过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