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征费|56%受访㓥房户会集合多日垃圾才弃 24%厨余倒马桶冲走

撰文: 郭梓谦
出版:更新:

社区组织协会今日(3日)发表一项有关㓥房租户对垃圾征费意见调查报告,近7成受访者表示会减少制造家居垃圾,为减少购买指定垃吸袋,5成半人称会储起多于一日的垃圾才弃置,有24%更表示会将厨余倒入马桶冲走;三成称会在征费前提前丢弃大型垃圾。

社协就认为,垃圾征费将在8月推行,不少㓥房户未了解细节,政策亦未有针对支援;建议政府先试行法例,再延迟一年实际执法,以及降低绿在区区的回收门槛;让征费有效执行。

社协批评申绿在区区实体积分卡门槛高:要交2公斤回收物

社协于今年2月访问了306名低收入的㓥房租客,有逾9成人(91.2%)同意政府应该推出回收措施(91.2%),逾7成人(76.8%)则支持环保政策鼓励循环再用,而97%称有环保习惯,包括自备购物袋、使用可重用水樽、使用二手物品等习惯。社协称,结果反映基层与环保可兼容共存。

社协表示,近年“绿在区区”计划即使成为社区回收系统的首要地点,但只有不足两成基层使用服务,有约三成受访者则不知道附近绿在区区的位置;另有两成半因家中未能储存大量可回收物品,而不想刻意前往、一成半人则无法配合开放时间或站点离家太远。

社协指,社区回收枢纽未臻完善、选址及开放时间亦不便利,因而对基层实行环保有所局限。社协提到,现时如果想申办绿在区区的实体积分卡,必须提交2公斤回收物,已相当于100个胶樽、120个铝罐或20份报纸,逾半数受访者已反映,家中根本没有空间收纳如此多的回收物,反映绿在区区的会员门槛过高,不利基层主动参与环保。

垃圾征费9款指定袋收费。(环保署图片)

▼垃圾征费指定袋防伪资料及核实方法▼

+2

5成受访者大厦有堆积垃圾 贴钱买袋或失互助令情况恶化

社协提到目前旧区唐楼欠缺清理垃圾服务,而垃圾站偏远则加剧了堆积问题,有54%反映,所住大厦的楼梯、天井及天台等位置,均有垃圾堆积问题。而未来若要“贴钱买袋买标签”,就难令邻舍互助,有机会令情况恶化。

对于征费后的家居垃圾处理方式,70.3%表明会减少制造家居垃圾、源头减废。不过有55.9%称会集合多于一天的垃圾再弃置、46.7%则减少网购或购买有多重包装袋的货品,也38.9%会进行分类和回收;同时有24.2%表示,征费后会选择将厨余倒进马桶,从而减少使用垃圾袋。

至于处理大型垃圾上,30.7%称会在征费前提前丢弃、21.6%会分割大型垃圾,避免支付标签。

垃圾征费计划下的指定垃圾袋1月26日开始售卖,Circle K (OK便利店)是首三间开卖的零售商之一,暂只供应三种容量指定袋。(资料图片/夏家朗摄)

社协提到,实施初期虽有6个月适应期,政府也会向部份房屋类型包括“三无大厦”住户派发指定胶袋,然而调查发现,近四成(37.9%)受访者不清楚大厦是否属于“三无大厦”,另有四成(39.5%)则是居于旧区楼宇,但并不属于“三无大厦”,反映宣传工作未能有效消除误解。

▼1月26日 垃圾征费指定袋开卖▼

+3

社协倡回收先行延后执法 降回收门槛助基层参与

针对现时基层对垃圾征费有重重忧虑,社协就建议政府可按房屋类型分四阶段试行,“先行先试”一年后,才正式执法,而执法时也应酌情处理,针对知识及资源都较缺欠的㓥房户时,可先作警告教育,再犯才发出告票。

另外,社协又建议当局应在旧区内放置大型垃圾桶及回收箱,并加强清理垃圾,避免造成卫生、市容问题。社协又提议,可降低绿在区区换取生活用品的门槛、甚至提供资助回赠,同时配合在职人士延长开放时间,或增加流动回收点便利市民。

至于有基层担心征费后,有业主或会借机加租、滥收管理费等,组织则建议差饷物业估价署引用《租务条例》,高调打击这类㓥房业主,避免基层租客蒙受不必要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