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20载・政坛风云】管治每况愈下 陈太斥仅以忠诚作用人标准
1997年7月1日凌晨,由布政司过渡成为特区政府首位政务司司长的陈方安生,带领第一届政府二十三名主要官员上台宣誓,迈进一国两制、港人治港的新时代。当时,她充满憧憬,亦充满信心。今日,陈太依然视带领公务员团队平稳过渡为一生的荣幸,但看著回归20年来,政府管治一直走下坡,她倍感失望,亦倍感痛心。这位“香港良心”接受《香港01》专访,直斥政府管治崩坏,其中一个主因就是以“忠诚”作为用人的唯一标准,以致港人引以傲的公仆团队被侵蚀。她反问:“今时今日有多少局长是好典范”?
20年前在湾仔会展举行的香港主权交接仪式,象征著香港正式回归祖国,前政务司司长陈方安生忆述当年她百感交集,认为能够带领19万优秀、高士气及高效率的公务员平稳过渡至特区政府,是她一生中的荣幸。
她说,在回归初期虽然有些忧虑,但对一国两制仍然抱有很大期望,尤其当时中央官员严格遵守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当年的新华社(中联办前身)主任,特别是姜恩柱,从来没有过问香港内部管治,因为他十分尊重《基本法》,基本法》第22条列明驻港机构不可干预香港内部管治,所以最初几年,市民渐渐对中央、一国两制有信心”。不过,廿年过去,情况明显出现180度变化,一国两制白皮书、中央主动释法,以至人大831框架等,陈太形容是中央用种种言行削弱一国两制,亦令港人慢慢难以信任北京,而中央亦采取著“你唔听话就变本加厉,管得更加紧”的态度。
这种高压管治手段更直接冲击着公务员团队。陈太称,以往公务员队伍备受市民尊重及支持,但如今管治质素不断向下滑,正正是聘请及任用公务员时出问题,她直斥现在港府任用官员再不是用人唯才,而是以“忠诚”为大前提,“回归之前公务员团队凭的是自己的能力、才干、社会地位、核心价值及操守,但今时今日你见到,委任局长是用甚么准则?才能?公信力?还是忠诚?”陈太称,现时的公务员士气低落,原因是他们都期望会有一个好上司作榜样,但“你时时著重忠诚,不理会是否有能力胜任,自然管治愈来愈被削弱”。
今时今日你见到,委任局长是用甚么准则?才能?公信力?还是忠诚?
说著、说著,陈太不禁谈到多年来外界对她的抨击。回归初期,左派人士不时标签在殖民地政府工作或培育出来的高级公务员、立法局议员等人为“港英余孽”,前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吴康民更曾撰文点名陈太是“不可轻视英国在香港的潜势力”,而且是这股潜势力的“第一梯队”。陈方安生认为,这样的批评是对所有公务员不公道,“不论回归前后,我们服务的对象永远都是香港人”。
面对“港英余孽”的标签、勾结外国势力的指控,陈太强调自己任何时候都是站在香港那一方,“回归前,许多时候香港的利益与英国政府未必吻合,当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一定站在香港人那边,很多时候都有跟英国政府争论”。直到回归亦如是,她所做的都是为了维护港人的核心价值,而全国人大委员长张德江近日要求公务员要是爱国份子的言论,正正冲击著公务员政治中立的地位。
我记得回归前,中央特别希望我们这些公务员,多点外出讲解一国两制对香港的好处,多点游说国际社会在香港投资没有问题,点解突然间又说我们勾结外国势力?
展望将来,陈太寄望下任特首林郑月娥可以培养真真正正的团队精神,让公务员觉得被重视,“令公务员、局长级官员觉得他们有份参与,大家觉得同坐一条船,大家都是为香港人服务”,同时希望中央在面对不同声音的时候,不要急于为对方扣上“不爱国”的帽子,否则只是不断制造矛盾及分裂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