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仔用人工心282日破纪录 换心后精灵现身:多谢

撰文: 郑秋玲 黄卓然
出版:更新:

等候换心的11岁心衰竭男童邓启谦(谦仔),在玛丽医院深切治疗部苦候9个月,终于等到热心市民愿意捐出去世亲人的心脏,令他换心重生,继续寻觅理想。换心后的谦仔与妈妈今日(18日)首次公开亮相,坐轮椅、戴口罩的谦仔,以微弱声线讲了句“多谢。”负责手术的玛丽医院心胸外科部门主管区永谷指,谦仔使用外置人工双心室辅助器(BiVAD)282日,是亚太区最年轻、最长时间使用BiVAD,而又成功换心的病人。

谦仔母亲(左)表示,感谢捐心者及其家人的无私奉献。(江智骞摄)

换心手术在上周一(12日)进行,事隔一星期,谦仔已可离开束缚时的病床,精神奕奕坐着轮椅走到记者会。当他见到在场很多镜头时,不禁大“哗”一声。其后他在护士协助下上台,母亲亦伴随在侧。谦仔妈妈回想等候换心的每一日,都感到非常担心,见到爱儿现时已“走出鬼门关”,感受难以言喻。

谦仔母亲表示,看到谦仔移植手术成功非常开心及激动,“睇到佢今日咁真系好开心。”她忆述称,“去一次手术室就担心一次,因为佢同死神去搏,又唔知搏唔搏到。”她再三多谢捐心者及其家人的无私奉献,“如果唔系,我个仔今日就唔系咁。”她亦感谢一众医护人员对谦仔的照顾,“俾我好相信香港嘅医生…系好顶尖。”谦仔戴住口罩,被问到手术成功的心情,及有无说话向捐赠者讲,他以微弱声线讲了句“开心。”、“多谢。”随后返回病房休息。

+1

首装人工心 须人手按压心脏

在漫长的等心9个月,谦仔与死神身边擦身而过多次。玛丽医院心脏暨胸肺麻醉科部门主管郑斯毅指出,第一次为谦仔装人工心时,由于要落麻醉药,谦仔心脏功能已极差,落麻醉药不久已心脏停顿。由于当时已开胸,于是用手为谦仔直接按压谦心脏,做“心内压”,前后大概数分钟,及大声通知负责驳喉管的区永谷医生。他指:“那怕只要迟数分钟迟接驳喉管,已经可能翻唔到转头,或会脑缺血性中风。”

屡次与死神擦身  苏醒首句就想吃东西

好不容易成功装上外置人工心,谦仔要插喉协助呼吸一段时间,期间不能说话。郑透露,一段时间后在一次巡房时,发现谦仔想说话,评估过觉得他可以拔喉,于是为他移除喉管。他笑指,难忘谦仔首句说话是:“我想要酸奶(益力多)、可乐及汽水!”他说谦仔是开心的小朋友,偶尔会因为见到别人成功轮候心脏而不开心,但只要有好吃的东西就会提起精神。医护人员不时买点心、零食哄他。平常用心脏仪器病人,多数“不长肉”,但谦仔等换心其间却重10多公斤。

他指希望更多人支持器官捐赠,如果谦仔早点等到心脏移植,可以减少很多次危险手术。该院儿童心脏科部门主管翁德璋指出,现时有另一名17岁的儿童正在等候换心。区永谷亦透露,有35名成人正在等候换心,今年共处理6宗换心个案。

玛丽医院今早(19日)交代谦仔的换心手术。(江智骞摄)

等换心期间替换15个人工心区永谷表示,谦仔由去年至今整整10个月内,一共替换了15个人工心室辅助器、1次脑手术及1次胃内窥镜治疗,即在等候心脏移植期间,使用人工心长达282日,破了全亚太区记录,为最年轻、接受人工心时间最长、而又成功换心的病人。

邓启谦抗病之路漫长,他自3年前12月开始,出现心脏衰竭征状,前年10月出现呼吸困难入住大埔那打素医院,同月转至玛丽医院儿童心脏科,证实患“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谦仔情况持续恶化,去年5月列入心脏轮候名册,由于两边心室衰竭,心脏功能一度仅余9%。去年8月转到心胸外科深切治疗部,至9月置入心室辅助器(俗称人工心脏)维持心脏供血功能,是玛丽医院置入心室辅助器的最年轻病人。

谦仔已停学超过1年。(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