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寄养家庭五年先后照顾两名男童 “姨姨”:你系家庭一份子

撰文: 邓宇诗
出版:更新:

香港不少儿童因为各种原因而需要寄养服务,惟寄养服务一直供不应求,沈太约5年前因为子女相继到外国读书,希望家中重舍热闹气氛而开始寄养服务,沈太现时看回5年前的决定,坦言,“好有满足感,每一次做姨姨都系学习。”
沈太照顾过两名寄养儿童,都是男孩,到她家中时都是6岁,其中照顾一名有特殊教育需要(SEN)的男童下,连带自己的小儿子、男童及他的生母,都一齐进步,让她感到当寄养家庭得到很大满足感。

沈太(左)约5年前因为子女相继到外国读书,希望家中重舍热闹气氛而开始寄养服务。(邓宇诗摄)

因儿女相继到外国读书 申请寄养家庭服务

沈太育有三儿女,约在2018年经女儿同学的妈妈介绍下得知寄养服务,当时,大儿子与女儿相继到外国读书,家中气氛变得冷淡,“静咗啲,觉得好闷。”加上,自己亦有照顾小朋友的经验,令她萌生了申请寄养服务的想法。沈太忆述,当时先生与儿女亦反对申请服务,但听完别人的经验后亦同意,当寄养小朋友到家后更会帮忙照顾,让他更快适应新环境。

与原生家庭教育方式不一要作沟通

沈太前后让两位寄养儿童入住,第一位小朋友锋锋约在2018年入住,他当时6岁,因为家庭背景比较复杂而需要寄养服务。沈太形容,锋锋比较成熟,可以自己照顾自己,只是功课上需要多作帮忙,教他更多与人相处的方式等。但锋锋原生家庭与沈太的教育方式不一,经常要与锋锋妈妈沟通。他大约在沈太家住了一年就搬到寄宿学校,沈太与锋锋都十分不舍得彼此,“都唔舍得㗎,担心佢唔适应。”但沈太明白寄宿学校可能更适合锋锋成长,他在寄宿学校期间亦不时打电话给沈太,告诉她学校所经历的一切。

特殊需要儿童入住 给予更多耐性教育

三年半前姑娘查问可否让一位患有特殊教育需要(SEN)的儿童入住,沈太起初担心自己不懂得照顾而拒绝,但得知上一位照顾者的经验,加上在姑娘的鼓励下而接受。乐乐一开始入住时约为6岁,沈太指,他一开始不懂得表达自己,要给予他更多耐性。她举例,以前哥哥买了零食回来,乐乐其实是想食的,但不够胆问哥哥,沈太就会在乐乐后面示范,“哥哥可唔可以请我食一块?”,到现在哥哥买了零食,乐乐会主动问可否食,沈太感慨,“佢进步真系好大。”

沈太表示,明白每一个寄养小朋友终有一日会离开,所以会教他们如何独立,例如会教乐乐如何处理简单家务,“个心为咗佢将来会返去,我主要同佢讲你系家庭一分子。”

她又指,小儿子在哥哥及妹妹出国读书后变得较为沉默,自从寄养小朋友到家住后,小儿子比以往更放得开,又担起“大哥哥”的责任,帮助小朋友适应环境。

沈太表示,明白每一个寄养小朋友终有一日会离开,所以会教他们如何独立。(邓宇诗摄)

透过沟通与原生家庭共同进步感满足

除了乐乐进步外,在沈太陪伴下原生家庭的妈妈亦一同进步。每逢长假期,乐乐就会与回到妈妈家住2至3日,起初妈妈不太懂如何与有特殊需要的小朋友相处,沈太不时把乐乐的日常告知妈妈,又建议妈妈多有乐乐外出游玩,令妈妈可以照顾乐乐的时间变得越来越长。

每一次做姨姨都系学习

成为照顾家庭5年以上,沈太无悔当日决定,特别是见到乐乐以及妈妈的进步,“佢可以表达自己想要嘅嘢,咁大嘅转变好有满足感。”她称,虽然并非每一次都十分顺利,不过“每一次做姨姨都系学习。”

家福会寄养服务社工潘姑娘表示,现时约有900多个寄养家庭,约800多位小朋友正接受寄养服务。(邓宇诗摄)

寄养服务老龄化 300多小朋友等待服务

家福会寄养服务社工潘姑娘表示,现时约有900多个寄养家庭,约800多位小朋友正接受寄养服务,约300多个小朋友正等待相关服务,寄养服务出现老龄化,约4成半寄养家长为60岁以上。她指,申请寄养服务后,社署会提供课程予寄养家庭,家庭之间亦会有聚会分享交流,而每月亦会有社工查问照顾情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