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落花》原型│轮候寄养家庭10童争1名额 移民、津贴少增流失

撰文: 数因斯坦
出版:更新:

今届(4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郑秀文(Sammi)凭《流水落花》夺得最佳女主角。这出电影将本地寄养家庭题材搬上大银幕,讲述由郑秀文饰演的寄养家长“天美姨姨”,与她所照顾的寄养儿童之间的种种互动及成长。

寄养儿童服务由社会福利署统筹,专为一些因特殊原情况而缺乏父母照顾的儿童,提供家庭式照顾服务。现时全港有951个寄养家庭,以及880名接受服务的儿童,不过大众对他们的认识或许不多。到底寄养家庭有哪几种?服务轮候情况如何?此外,有调查发现近年不少寄养家长因年龄渐长、移民等原因准备退出,或进一步影响寄养服务。

第4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郑秀文(Sammi)凭《流水落花》夺得最佳女主角,电影取材自本港寄养家庭。(《流水落花》剧照)

据劳工及福利局最新向立法会提交的数据,截至2022年底全港共有951个寄养家庭,包括796个一般寄养家庭,以及155个紧急寄养家庭,后者专为一些家中遇到突发事故而需要即时照顾的儿童提供服务。

截至2022年底,共有880名寄养儿童,当中初生至6岁以下403人、6至12岁以下330人、12至18岁以下147人。

社署会为寄养家长提供津贴,包括每月6,530元的儿童生活津贴,以及可豁免报税的服务奖励金,若寄养家长所照顾儿童的特别需要,例如需紧急照顾、幼儿等,亦会有额外津贴。

然而,寄养家庭服务名额向来不足,近年更有流失情况,而服务需求近年却在增加,截至2022年底,就有多达299名儿童轮候服务。而香港基督教服务处2022年一项调查指出,全港每月平均可供配对的一般寄养家庭只有29个,相当于约10名儿童争1个名额。

该调查亦指出,寄养家长年龄偏高,逾四成人超过60岁,而50岁以下的只有18.7%,或影响服务的可持续性。此外,调查中有近两成(18.5%)寄养家长表示将于三年内退出服务,主要原因包括健康情况下滑、有其他人生计划如照顾家人或移民、照顾儿童压力太大、社会对寄养家长认同不足等。

为鼓励更多家庭投入寄养服务,社署于早前公布的“儿童住宿照顾及相关服务第二阶段检讨报告”中,就寄养服务提出12项改良建议,包括加强对寄养服务的推广及支援;提高服务奖励金;设立“1+1”组合 ,让有志加入寄养服务的家长与其亲友一同参与照顾寄养儿童等。

全港有多少个寄家庭?

截至2022年底,全港共有951个寄养家庭,可分为两大类

寄养家庭有几多津贴?

社署会为寄养家长提供津贴,包括每月6,530元的儿童生活津贴(2022年),以及可豁免报税的服务奖励金,若寄养家长所照顾儿童的特别需要,亦会有额外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