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爱医疗事故|ICU医生称问题难靠智能氧气樽解决 增人手更重要
明爱医院一名79岁眼科男病人,转送往深切治疗部(ICU)运送期间,氧气樽气阀未有开启,长达5分钟无氧气供应,病人后来不治。养和医院深切治疗专科医生李卫全今早(1日)在电台节目指,事件中负责运送的眼科医护团队年资逾10年,惟因眼科较少有情况不稳定的病人,运送相关病人机会更少,“年资长反而未必系优势。”
他又指,相关问题难靠一个智能氧气樽、或做指引或表格便能解决,最重要的始终是训练及人手问题,有关注病人的组织提到,今次事故中涉及眼科的团队,该专科较少处理突发、紧急病人,质疑是否反映这类较少处理突发、紧急病人的部门,即使有指引,亦未必够经验跟足指引,当中或有疏漏,促医院要加强培训、演练。
养和医院深切治疗专科医生李卫全表示,今次事件很不幸,仍需时分析问题源头,但他提出几个方向要审视,一是当日病房情况,他解释当病人情况不稳定,在没有足够人手、或要短时间内处理很多事,忙乱便容易出错。
李卫全称眼科运送急病人机会少
李卫全续指,纵使当日运送的眼科医护团队年资逾10年,但眼科较少有情况不稳定的病人,运送相关病人的机会更少,“年资长反而未必系优势。”他坦言,如果运送病人的,是较有经验的医护团队或会有改善。
他也提到,处理氧气樽的程序很简单,不需要特别训练,至于由谁人负责,要视乎当时情况、及个别医院安排,医生、护士、甚至护工都可以开。他续指,清单确实需要医生签署,但清单原意是帮助团队记得有甚么事要做,医生签署前不一定会先逐项检查,“好坦白咁讲,未必真系逐点检查完先签,我相信同事做咗,望落OKAY,未必每点CHECK完,医生先签,(清单)帮到手,但唔系百分百。”
明爱即时设提示卡未能针对问题症结 李卫全:好忙乱都未必睇到
医院指已即时在提示卡,李卫全认为会有帮助,但未能针对问题症结,“你挂10张卡,好忙乱都未必睇到。”至于医院将引入智能氧气樽,李卫全也坦言问题难靠一个智能氧气樽、或做指引或表格便能解决,最重要的始终是训练、及人手问题,“好熟、好够人,发生机会细啲,由有经验同事帮手会好啲。”
社协促加强培训演练
社区组织协会干事彭鸿昌在同一节目上指,与今次事件类似的事故2018年伊利沙伯医院已发生过,坦言医疗事故难以完全避免,惟“发生过一次,阻止唔到再一次发生系不可接受。”
他续指,今次事故中涉及眼科的团队,该专科较少处理突发、紧急病人,质疑是否反映这类较少处理突发、紧急病人的部门,即使有指引,亦未必够经验跟足指引,当中或有疏漏,促医院要加强培训、演练。
彭鸿昌提到,今次与2018年事故都是在病人运送时出事,认同在运送过程中,如有具经验的医护、或深切治疗部的人员来协助运送会较好,惟要视乎医院是否有足够相关人手协助运送。
他续指,事件一定影响病人信心,促医院要尽快落实改善措施,如尽快引入智能装置,医护在病人运送时也要“睇紧啲、谨慎啲”。
提到事故与病人离世有多大关系,李卫全称未曾看过病人情况,难判断病人死亡的最大原因、或与事件是否有很大关连,但他指出病人情况差,“需要好多支持,少咁一样,对佢系会有影响。”
彭鸿昌则指,期望死因庭可以清楚明确找出病人的死亡原因、及致死过程,当中也应该提到病人当时的情况是否适合做眼科手术、缺氧与死亡原因有甚么关系等,“希望可以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