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28】支联会困局的缩影 “支青”渐行渐凋零 矢言不放弃
“六四”28周年将至,“大旗手”支联会再次频繁出现在新闻版面,然而,许多人还是没有听过支联会原来有个青年组,简称“支青”。
支青组近年缺乏新血加入,不说不知道,像支联会这个历史悠久、街知巷闻的政治组织,旗下的支青组竟然毫无架构可言,现时仅剩下数名成员,过去一年内仅踫过一次面,作为牵头的主席位置更足足悬空了两年而无人顶上。支青组恍如成了支联会近年困局的缩影。
面对眼前困境,支联会副主席邹幸彤承认支青组青黄不接,但强调没有灰心,深信总有人愿意为公义做事,接好民主棒。
访问当天,一名来自美国的学者正等候访问邹幸彤。她表示,该学者是突然“摸上门”。同一天空下,太平洋对岸的学者急欲了解六四和支联会,但28年前紧靠在天安门学生背后的香港,逐渐遗忘者众。邹幸彤慨叹,“早几年,譬如港大陈一谔,讲啲唔理六四嘅说话,就畀人闹到飞起,而家个调子系相反。”
“啱啱上一年七月就搞个一次支青组聚会,有几个成员,包括我(有出席),讨论吓时事。”
支联会青年组成立目标
贯彻支联会五大纲领:“释放民运人士、平反八九民运、追究屠城责任、结束一党专政、建设民主中国。”
关心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和时事动态。
加强年青人对民主理念的认识及认同。
促进年青人之间的切磋和联系,共同探讨如何建设民主中国。
资料来源:支联会青年组facebook
“好听啲讲就系我哋好少介入青年组,难听啲讲就系由得佢自生自灭。”
本土沉寂 唇亡齿寒
支青组的困境,亦一定程度反映年轻一代对悼念六四的看法。受本土思潮冒起影响,近年不单止乏人加入支青组,连参与悼念六四者亦有减少之势。邹幸彤认为,近年在港流行的“本土思潮”,实际是右翼排外思潮。然而,她指出即使一系列思潮看似退潮、沉寂,对支联会而言亦谈不上是“好事”,因为拥抱此类思潮者,以往已否定了和平、理性非暴力的路线,同时“勇武”路线面对政府大力打击,有志者欲改变社会却路路不通,“咩出路都冇,就咩都唔做”,只会“打甩咗一啲对社会积极参与者嘅热情”,而不会令他们重返维园。
“80后”的邹亦留意到,过往年轻人视走入内地协助维权人士是潮流甚至使命,然而现时的年轻人却会认为相当危险,不少协助内地维权人士的非政府组织,亦同样有青黄不接之势。相比参与六四晚会的人数多少,邹幸彤更担心,香港逐步跟上内地“揾钱至上,唔理政治”的步伐,渐变犬儒。
誓不低头 变革求存
蔡佳洋和邹幸彤异口同声认为,支青组必须改变,才能凝聚年轻一代。邹幸彤认为,支联会必须想清楚与新一代的关系,多解说内地现今民运情况,重新说明支联会是“香港市民支援爱国民主运动联合会”,摆脱支联会单单代表28年前六四事件的刻板印象,并让新一代明白,内地和香港的民主进程乃并行前进,内地封闭只会代表香港继续封闭。蔡佳洋则希望,有人重新领导支青组,而支联会应加强宣传,吸引新血加入支青组。但他笑言,无意“担大旗”领军。
邹幸彤强调不会因现时情况而灰心,深信“支联会唔会死,始终系一啲公义嘅事,系keep住会有人做嘅。”她续指,支联会内有不少义工多年来默默坚持,从未言退,“见著呢班前人行过来到而家都咁坚定,系会畀到啲勇气你”。全程访问都一直拿著笔记准备的“小师弟”蔡佳洋亦“同声同气”,表明愿继续耕耘,“如果我哋都唔坚持落去,咁咪剩余嘅人都冇埋?”如果说支青组是支联会的缩影,那么,这个屹立了28年的组织又毋须感到失望和气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