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车难】车位数目停留工厦时代 观塘规划失当日夜塞车
步出港铁观塘站,各种感官刺激来袭:司机对塞车不耐烦的响号进入耳中,身躯被人流推着前进,废气混和垃圾味扑鼻,更要留神随时有大货车在路中心上落货。
在观塘上班的市场策划顾问谢先生,见证该区近年加速由工业区转型为东九龙商贸区。工厦变商厦引来大量私家车,但泊车位数目停在以往水平,低于商厦标准,规划上缺失,结果累及他区。
45岁的谢先生在观塘居住15年,六年前由北角转到观塘工作。“观塘好行?我就不明白如何好行。”政府要将九龙东的观塘和九龙湾转型为第二个核心商业区(CBD),在该区设立“舒适的步行环境”是目标之一,不过他却直指不可能,“政府继续把工厦活化,转为商厦,却未有车位和交通等配套,问题只会日益恶化。到底政府有无理过我们?”
要说观塘工业区,就得由1950年谈起。当时到观塘工作的工厂工人多数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对私家车位需求少,工厦的车位主要供货车卸货及老板泊车,即使有货车在路边卸货,也不至于大塞车。1990年代初期,香港制造业北移,许多工厦单位丢空,工业区转型大势所趋。
2001年城规会将观塘改划为商贸地带,工厦陆续拆卸重建或全幢改装为商厦、酒店,也有工厦局部转为办公室、货仓、楼上舖等,新与旧并存。截至2016年,政府合共批出68宗工厦全幢改装申请,当中观塘区占39宗,占整体的57%,绝大部分改装为办公室及零售等用途。由于工厦租金相较商场和商厦低廉,近年亦吸引了不少商业以外的团体,如教会、画廊、艺术工作者等进驻,截至去年底在观塘区的工作人数有26万人。
新增的商业活动令私家车数目大增,但除了新建商厦有较多车位外,改装工厦都只是改装地面层的卸货区以供私家车泊车,难以按比例相应增加车位。根据政府标准,工厦的私家车泊车位比例为每1,000至1,200平方米设一个泊车位;商厦标准较高,首15,000平方米楼面面积,每150至200平方米需设一个泊车位,余下的楼面面积为每200至300平方米设一个泊车位,比工厦多约六倍。
根据运输署资料,整个观塘区设有4.4万个私家车、4,000个货车及240个旅游巴泊车位;路旁咪表泊车位有367个私家车、68个货车及27个旅游巴泊车位;短期租约停车场约有1,500个私家车、280个货车及80个旅游巴泊车位。即区内私家车车位总数45,867个,占总数的九成。
立法会九龙东议员谭文豪指,导致塞车最大的问题是“生人霸死地”,有工厦人员会把卡板、雪糕筒等放置在行车路霸位,等货车到来卸货。“警察指这些是杂物、垃圾,要叫食环署来处理。如果真的有心处理,为何不能联合行动呢?”车位供不应求令停车场收费飙升,他曾在观塘工厦停车场泊私家车位,“收到张单我也吓一跳,50元一小时,太贵了!”
除了平日塞车,由于区内工厦有食肆、活动中心和楼上舖,周末交通一样塞爆。路面汽车流量高,空气中污染物浓度也偏高,根据2015年环保署空气数据,观塘录得超标时数达344小时,位居全港第二位,仅次于屯门;有48小时录得最高指数10或10+严重级别,是所有一般监测站中最多。观塘主要污染物为二氧化氮及可吸入悬浮粒子,反映污染由街道窄、通风差所致,塞车问题雪上加霜……
(节录)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
在工业区上班的“打工仔”自然明白违泊及塞车之苦,但要令问题获得圆满解决,增加“牛肉干”罚款上限及增加泊位供应,又是否仅有的手段呢?想了解更多详情,敬请留意5月29日出版、第62期《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