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雨水浸|渠务署 :今次雨量500年一遇 超出市区排洪容量

撰文: 江丽盈
出版:更新:

黑色暴雨警告生效约17小时,多区出现严重水浸。港府今早(8日)首度发出极端情况。署理渠务署署长徐仕基在下午港府跨部门记者会表示,暴雨期间多区录得400至500毫米雨量,其中荃湾及大潭更录得600毫米雨量,重现期超过500年,而香港主要市区排洪设施是以200年一遇的雨量作标准,所以雨量已超出设计客量,也是引致水浸的主要成因。

▼9月8日 政府举行跨部门记者会▼

+14

荃湾、大潭降雨量严重 录得600毫米雨量 全年平均雨量四分之一

署理渠务署署长徐仕基指,昨晚11时至今日零时零分,天文台总部平均一小时录得158.1毫米雨量,自1884年来最高纪录,重现期逾500年。而在暴雨期间,多区录得400至500毫米雨量,其中在荃湾、及大潭更录得600毫米雨量,高达全年平均雨量四分之一。

他续指,受暴雨影响,多处出现水浸,在新界北区水浸特别报告发出后,渠务署紧急事故中心已即时启动,派出紧急应变部队,处理水浸报告及进行紧急清理渠道及河道,其他分部及其他工务部门也有派出工程人员、项目承建商协助。他指,现时正处理水浸事件的应变队伍多达72队、共250人,并会再增至144队、共550人。

▼9月8日早上 黄大仙龙翔道观塘方向再度水浸▼

+12

他表示,至今日正午,署方确应有60宗水浸报告,40宗已暂时纾缓,13宗仍在处理当中。他解释,水浸成因主要因降雨强度超出该位置的排洪能力,在持续大雨下雨水亦未能及时排走,有部分地点的渠道在大雨下,也有泥沙、树叶、树枝、杂物冲走渠道造成阻塞,相信也是与降雨强度有关。

▼9月8日早上 大埔碗窰村外大埔河▼

+6

被问到是否在刮风苏拉后渠道未及完全清理,他回应指当时已即时联同其他部门清理所有淤塞渠道,并已巡查所有渠道畅顺。他指今次事件主要原因是大雨,超出渠道排洪能力,因在设计时未曾遇过如此大雨,而大雨下都有机会打落树叶、树枝令渠道淤塞。

他其后再补充,指主要市区排洪设施是以200年一遇的雨量作标准,所以暴雨期间的雨量已超出设计容量。

▼9月8日早上 黄大仙中心北馆地下被淹没▼

+7

徐仕基都提到,渠务署在9月7日1晚上11时40分收到警务处通知,深圳水库会在9月8日零时零分排洪,而排洪后,深圳河水位未有出现泛滥,所以水浸地区出现水浸与深圳水库无关,如深圳北区部分地点,沙头角、莱洞村主要是因特大暴雨出现水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