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雨水浸|梁荣武:海葵、季风、高空辐散夹击 全球暖化加剧极端

撰文: 胡家欣
出版:更新:

本港昨日受到暴雨来袭,黑色暴雨警告至中午后仍然生效。香港气象学会发言人、天文台前助理台长梁荣武表示,需待天文台按数据资料详尽分析,但以一般暴雨成因估计,受到强台海葵残余和季风影响,加上“高空辐散”现象,即高空犹如“开咗抽气扇”,令更多空气上升,水份凝结成云,可以助长大雨发生。他续指,全球暖化,令天气极端化,今次黑色暴雨只是冰山一角的例子。

 ▼9月8日凌晨 柴湾黑色暴雨警告下多处严重水浸▼

+6

天文台指出,总部昨晚11时至午夜12时录得一小时雨量为158.1毫米,是自1884年有记录以来的最高纪录。梁荣武表示,一般台风由本港东面登陆,向西行引起大雨,情况时有发生,即所谓“打风不成三日雨”,暴风过后仍带来不稳定天气。

梁荣武表示,暴雨由强台风海葵的残余造成,为何残余的影响及威胁性如此大,需要天文台的数据再作进一步分析,但是一般暴雨成因有多个因素,初步估计可能由于入秋,空气转凉,加上遇到南中国海西南季候风,冷暖空气混合的时候,延续残余环流的“生命”令雨势更加大。

前天文台助理台长、香港气象学会发言人梁荣武。(资料图片)

若出现“高空辐散” 如高空抽气扇 更多空气上升利大雨

梁荣武续指,若果检视大气层结构,出现“高空辐散”现象,即犹如“系天空开咗一个抽气扇,不断抽空气去高空”,可令更多空气上升,当中水份凝结成云,助长大雨的发生。

另外,在全球气候暖化之下,他指,科学家早预视令大雨愈来愈多和密集,海洋变暖,蒸发量增多,空气含大量水份,加上低压区或低压糟影响,亦是有利条件下大雨,本港黑雨正好反映全球暖化引起的天气极端情况,而今次只是冰山一角。

▼9月8日早上 黄大仙祠外仍然水浸▼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