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椅洲人工岛︱公众参与报告指六成人支持 有意见指可成吉祥标志

撰文: 马炜杰
出版:更新:

政府计划兴建交椅洲人工岛,并于三月完成公众参与活动,发展局今日(20日)在Facebook帖文中提及,公众参与报告今日已上载至专题专页。报告中提到在收集的7,800份公众意见中约六成表示支持项目,约两成半反对项目,余下约一成半意见并没有明显立场,但亦就不同范畴表达意见及提问。至于180份提及人工岛项目的报章专栏及社评中,约有 110 份表明了立场,而当中约六成表示支持项目,表示反对项目则占约四成。

绿色和平指,当局预留1,100万公帑推行公众咨询,批评“只在星期日徬晚的facebook帖文轻轻提及,继续无正式发布如举行记者会,无新闻公告,无公信力。”认为局方公布的方式鬼祟。

▼明日大屿计划将填海交椅洲▼

公众意见当中,提及填海范围的约占四成,提及概括土地用途的约占五成,而提及策略性运输基建及可能融资选项的分别约占三成。当中部分意见同时触及不同范畴。

报告中指出大部分意见支持拟议的“三岛设计”并以“Y 形”水道分隔各人工岛,普遍支持的原因包括拟议的“三岛设计”已充分考虑水质及生态等因素,并可保育附近的自然岛屿。同时,他们对“Y 形”水道设计能够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表示认同,亦认为可为人工岛将来居民创造大量的海滨区域。

报告又载有意见,提出人工岛项目需考虑“生态文明”转型的国家政策,亦有意见指现时人工岛的三叶草形状可成为“香港的吉祥标志”。

不过,亦有意见认为“三岛设计”,需要建造较长海堤和岛屿之间的交通连接,可能会导致更高的建设成本,并对海床造成更大的滋扰。另外亦有意见对“Y 形”水道设计有所保留,认为该设计或会令水流量减少,导致污染物积聚,令附近环境的水质下降及发出异味,或可能增加红潮及缺氧现象的风险。同时,有意见认为交椅洲人工岛或将风向改变,并减少海洋的冷却效应,令有关设计或许不能有效地缓解热岛效应。

另外,亦有意见关注填海工程在施工期间及完工后对环境的潜在影响。有意见认为大屿山沿岸水域对海洋生态极为重要,并指出应小心减低交椅洲人工 岛发展对生态可能造成的破坏。有意见关注交椅洲人工岛项目未有在“香港 2030+ 策略性环境评估 — 可行性研 究”下进行策略性环评,并认为全面的策略性环评应评估所有潜在土地供应方案对环境的累积影响,提供缓解措施。另一方面,有关 交椅洲人工岛发展的环境影响评估亦应详细评估温室气体排放量,以及提出保育 附近自然栖息地的措施。

▼明日大屿最新概念图▼

+6

绿色和平批公布结果鬼祟:只在星期日徬晚的facebook帖文轻轻提及

绿色和平则批评,政府为公众咨询预留1,100万公帑推行,现时连公布正式结果“只在星期日徬晚的facebook帖文轻轻提及,继续无正式发布如举行记者会,无新闻公告,无公信力。”

绿色和平认为手法反映咨询只是配合唱好人工岛的工具,报告只老调重弹,重复一贯官方回应,并无具体回应质疑。而且有别以往公众参与报告会在附件公开所有意见的做法,政府只选择性列出部份意见,尤其放大支持声音

绿色和平又指如细阅报告,发现只在每部份开首笼统地指出“市民普遍支持”,却欠实质支持理据。绿色和平亦指,本年度商住地皮不乏流标或中标呎价持续下跌一至两成,加上明日大屿建基于较早前的人口增长估算,认为无论政府如何解画,亦难以释除公众疑虑,与其继续浪费公帑硬推不会做得好的明日大屿,促请政府虚心聆听市民声音,尽早撤回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