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HD过度活跃高材生企跳持刀指母 心理学家:揽抱为子女减压
近年学童自杀问题备受关注,社会多聚焦讨论学童抗逆力及学业压力。有心理学家透露,曾有13岁男高材生,每年只有两至三个月时间上学,却考到全级首10名、成功入读band1中学,加上家境富裕,他应是不少人眼中“赢在起跑线”的例子,惟男生却有过度活跃症及专注力不足(ADHD)问题,在校常被同学嘲笑肥胖,在家连想靠近妈妈亦遭她推开。该名男生为求引起母亲关注,曾多次企图跳楼,更曾试过持刀将母亲推向墙壁。该名心理学家提醒,任何指责学童抗逆力不足的说话,或会加重学童压力及负担,令他们将自己收起,故提醒家庭支持对子女相当重要,父母应多与子女沟通接触。
严母拒子亲近 恶言伤儿心
注册心理学家兼香港心理健康协会主席蔡颖妍说,该名中一男生的爸爸及胞兄长期不在港,一家人关系疏离,男生心里想接近妈妈,喜欢被拥著入睡,但曾做老师的妈妈却采取严谨方法教子,不常与他亲近,从小以物质及金钱满足他,加上说话倔强,即使儿子表示出现肚痛、胃痛等可能是压力大的征状时,妈妈不但无表达关心,更说:“抵你啊!肥仲食咁多”,令双方关系恶劣,儿子除了多次企跳自杀,更试过持刀将母亲推向墙。
维多利亚青年商会及大屿山青年商会今年3至5月以网上问卷访问约528名成年港人,当中7成人感觉学童健康精神健康较以往恶化,认为学童多以消极方法应对精神压力;逾6成人相信家庭支持,才是最有效改善学童精神健康的方法。
感子女大压力宜揽抱减压
蔡颖妍亦认同,家长对子女成长极为重要,强调即使未能改变教育政策,父母可由自己做起,让子女在爱中成长;提醒父母莫忘希望子女健康成长的初衷,每日应容许子女有半小时自由时间做喜欢的事。
蔡颖妍又提醒,儿童情绪有压力不可能无表征,家长应多注意子女面部表情、情绪变化,有否在互联网浏览死后世界的资料等;若发现子女压力大,可转换说话方式、降低要求,陪同做感兴趣的事、到喜爱的地方、“揽下、摸下”等身体接触亦可为子女减压。
她又说,若子女最熟悉的人是家佣或祖父母,若他们离开,子女易失去精神依靠,建议父母花时与子女建立关系,长期支援子女。
调查:九成半受访者指政府支援不足
调查发现,逾9成半受访者认为社会上对预防、识别、介入及学童情绪及压力问题的资源不足。同心童心Let's walk.Let's talk筹委会主席陈坤毅补充,10分满分中,受访者给政府对学童精神健康的行动平均分只有3.47。
蔡颖妍建议,政府可为每名幼稚园至中学生阶段的学童,每月提供500元的非学术活动费用,让学童挑选感兴趣的活动减压;亦可拨资源于学校加插阳光课程,每两周有机会让学童以画画或小组讨论形式,倾谈过去两周的生活及情绪,有助舒缓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