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衣自然径串错字|政府部门不能说的秘密 小事件变大新闻?
(采访手记) 记者实在也搞不清楚,这到底是一宗小事件、还是一宗大新闻?
小事件是:青衣自然径多个指示牌串错字,“自然”的英文“Nature”,变成了“Natuer”,“自然径”应是“Nature Trail”,但“Trail”不见了。指示牌已竖立路旁一年多,一直无人处理。报道出街后,负责的政府部门找人把错误的指示牌遮盖,准备更换,故事完了。
然而,我们在采访的过程中,却发现了可能是更值得跟进的新闻:个别政府部门究竟愿意对市民说甚么,又决心隐暪甚么?
多个指示牌出现严重错误、放在路旁当眼位置一年多也无人发现,相信市民第一个问题便是:“为何这样明显的错误也看不见?事前是否有人验收?谁人该负责?”由7月27日报道刊出开始,《香港01》三度向负责管理自然径的民政事务总署查询有关问题,包括:
1)涉事指示牌由谁人负责最后校对?
2)为何在查收时未发现出错,是否涉及人手出错?
3)政府部门是何时发现出错?
4)有甚么措施确保不再出现错误?
三次追问,换来的是几乎一模一样的答案,为求传真,将其中一次回复全文记录如下:
“葵青民政事务处(民政处)负责青衣自然径的保养和维修。民政处早前发现路牌英文串字有误,正准备安排更换。本处会暂时遮蔽路牌的相关部分,并要求承办商尽快进行更换路牌工程。我们亦会检视全段青衣自然径的路牌,以确保所展示的资料正确。”
三问:谁人负责为何出错 三答:已发现会处理
记者再三提问,无论如何修改提问方式,都只能得到差不多一样的答案:
问:谁人负责、为何出错?
答:发现错误,准备处理。
三问三答,官员的答案“始终如一”。究竟谁是牛头、谁是马咀? 如果是DSE考生答题,又该拿几分?
第四次问:为何三次查询都未能回复,哪层级官员决定?
最后(8月4日),由于所有问题都得不到正面回复,我们除了原本的问题外,还加问了一条:
“民政总署可否告知,为何过去三次书面查询,均未有完全回复所有提问?是由民政总署哪一层级官员决定不作回复?”
如何回复?仍然是:
“青衣自然径的有关指示牌于2021年竖立,由葵青民政事务处(民政处)委托承办商制造及安装,并负责验收。民政处职员于今年六月巡查时发现事涉路牌英文译名有误。该处已暂时遮蔽路牌的相关部分,并已要求承办商尽快进行更换路牌工程,有关工程预计于本月内完成。民政处正检视全段青衣自然径的路牌,以确保所展示的资料正确,亦正检视有关程序。”
发展至此,这宗新闻也很难再追查下去。市民一个简单合理的问题,记者也无法代为找到答案,只能向读者致歉。但我们不明白的是,对政府部门一些合理的提问,要怎样才能找到答案?小小问题也找不到答案,会不会影响市民对政府的信任呢?
李家超曾表明:我们是高度透明,没有事情希望不传播
行政长官李家超今年7月2日接受电台访问,在回应“假新闻”立法时说:“批评的意见我听得较不批评的多,所以表达是多元。我们是高度透明,没有甚么事情希望不传播是不可能的。”
诚如文首所说,记者也搞不懂这到底是一宗小事件还是大新闻,看来只能由读者和政府高层判断。
政府称6月揭发 报道7月底刊登后才遮盖
后记:记者在8月2日,重返青衣自然径视察,发现指示牌的“Natuer”已被贴上胶纸,把“错误”遮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