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SEN学童实为数学精英 专家:学童非痴线 仅有病难自控

撰文: 邓颖琳
出版:更新:

全港奥数第12名、科大物理系毕业,在不少人眼中,可能都视为精英学生,但有关注SEN(特殊学习需要)学童的教育专家表示,该名学生患有自闭症,求学路并不平坦,由特殊学校转至主流小学时,曾做出不少旁人难以理解的行为,如跑到停车场躲在车底。幸经他的努力及老师协助,才成功升学就业。该名专家坦言, SEN学童受病症影响,部分行为较特别,建议老师及家长可向其他学童解释,每人均有独特的地方及强项,亦有生病机会,而老师及家长可助SEN学童发掘长处,建立自信。

本港公营主流学校中,约有4万名特殊学习需要(SEN)学生,占约7%。(资料图片)

据教育局资料,2015/16学年有近4万名SEN学生在全港公营主流学校中就读,占公营主流中、小学学生约7%。当中以特殊学习困难,如读写障碍、自闭症及过度活跃症(ADHD)的人较多。

叩门学生或需应考笔试,家长宜先了解自己小朋友学业能力。(资料图片)

从特殊学校到主流小学 终科大毕业投身社会

香港教育大学特殊学习需要与融合教育中心总监冼权锋接受访问时,分享过往一名患自闭症的SEN学生个案。他指该名原于特殊学校的学童因成绩优异,小四被校长要求转到主流小学,他其后更考到全港奥数第12名,惟受自闭症影响,会做出特别行为,如每次小息,他会跑到停车场躲在车底,需老师特别留意他的安全。

除了安全,校方也关注该学生其他科目的学习,即使升读中学,小学老师亦有教他中文,加上他努力下,最终入读科大物理系,大学毕业后,经亲人介绍,到找换店工作。不过自闭症并非能轻易摆脱,冼权锋坦言,即使该名学生大学毕业后,可向他人分享患病经历,惟与人相处的能力未有大进步,如在电梯与相熟朋友碰面,亦不会主动打招呼。

该名同学并非傻或痴线,只是因为有病而控制不到自己,他有叻的地方及强项
香港教育大学特殊学习需要与融合教育中心总监冼权锋
冼权锋认为,主流学校不宜就SEN学童设特别班。(江智骞摄)

对于不少SEN学童家长反映子女在主流学校压力大,冼权锋直言,不鼓励主流学校有特别班的安排,否则难达共融效果,甚至令歧视更严重,直言愈早为学童提供协助,长大后对社会的依赖愈小,建议老师在面对SEN学童做出特别行为时,先了解行为背后意思,并向其他同学解释,每人均有独特地方及强项,但亦有生病机会。

他更称有外国文献显示,机械人可助打开自闭童的内心世界,透露教大正与特殊学校合作,研究电子学习如何可促进SEN学童的学习及表达能力,相信2019年会有报告。

姜雁慈指出,老师应在活动中让学童有互相欣赏及沟通的机会,促进学童之间的关系。(江智骞摄)

找出学业以外强项 有助建自信

香港伤健协会SEN青少年成长指导计划督导姜雁慈亦提议,家长及老师可协助SEN学童找出学业以外的强项,帮助建立自信,举例指若有学习障碍的小朋友口才佳,老师可邀请他任司仪等。

郑弼亮认为,SEN讲座经常爆满代表社会较关心这些学童,相信有不少小方法可协助老师维持课堂秩序。 (江智骞摄)

香港教育城行政总监郑弼亮则直言,现时大多老师未有接受专门、深入协助训练,令SEN学童行为常成为老师的难题,认为社会需增加对SEN学童的认识,建立共融环境。

老师可如何促进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童与主流学生共融?

1)在课堂上以正面鼓励的说话取代批评,如以“下次努力点”取代“同学表现得唔系咁好”

2)给予明确限制,如向SEN学童表明,老师同一句说话最多只可重复3次,否则会被罚

3)设计活动时避免太多文字,用简单清楚的指令,让所有学童参与其中,协助SEN学童与主流学生建立关系。

4)面对SEN学童的特别行为,老师应协助解释该同学是因患病而未能控制,并协助发掘学童强项,协助建立朋辈关系。

资料来源:综合受访者意见及教育城网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