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认:SEN不包“有限智能” 张超雄轰局“自己都唔清唔楚”

撰文: 廖洁然
出版:更新:

《香港01》早前报导,智力介乎70至79的“有限智能”学童(有限生),不被承认为有特殊教育需要(SEN)学生,在校内无支援,成为学界“夹心阶层”。对此,教育局一直坚称有限生可名正言顺获融合教育制度保障,并可透过学校申请局方每年至少1.2万元的学习支援津贴。
不过,当记者多翻向局方索取相关统计数字,局方周一改口承认“特殊教育需要(SEN)类别不包括有限智能”,并会按成绩来衡量学生是否需要获得与SEN生同等的支援,而非按智力问题。此证明有限生的确不存在于制度以内。
立法会议员张超雄直指局方“自己都唔清唔楚”。张又指,按成绩来划分的制度不能确保全部有限生也获得支援,是不公平;而他亦不同意局方“有限智能不属于残疾类别之一”的说法。

《香港01》早前报导,正于主流学校读书、智力介乎70至79的有限生心心及浩浩,因不被融合教育的制度承认为SEN生,校内无支援,成学界“夹心阶层”;学校老师向家长明言“无嘢帮到”,另有几间小中学亦回复确认有限生“申请不到津贴”、“有限生不受制度保障”。

对此,教育局曾坚称有限生是名正言顺的SEN生,属“三层支援模式”的第二层支援对象,即可透过学校申请局方每年至少1.2万元的学习支援津贴(津贴)。

未能交出数字 教育局改口

不过,记者翻查《全面推行融合教育运作指南》及2016/17年度财委会文件,未有于全港SEN生人数统计中找到“有限智能”生的数字,甚至两份文件都完全没有提及过“有限智能”。

记者于上月22日向局方索取相关统计数字,惟局方周一才承认“特殊教育需要(SEN)类别不包括有限智能”,并会按成绩来衡量学生是否需要获得与SEN生同等的支援(包括津贴),而非按智力问题。此证明有限生的确不存在于制度以内。

张超雄认为香港有必要订立特殊教育法,从上而下保障所有有需要学生。(资料图片)

张批:局方残疾观念狭窄

教育局解释,根据《香港康复计划方案》,“有限智能”不属于残疾类别之一,因此特殊教育需要类别不包括有限智能,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标签效应。

立法会议员张超雄反驳指,SEN类别向来不一定与《方案》的残疾类别挂勾,他以过度活跃症及读写障碍为例指,两种学障早于20年前已被归入SEN类别,但也是近年才争取到加入《方案》中,故“有限智能”不在内,不代表他们不是残疾、或不应被纳入SEN类别。他批评局方对残疾的观念狭窄;局方说法前后不一,更加是“自己都唔清唔楚”。

帮不帮只看老师、校长“有冇心”

有限生要获得津贴,并同时获校方及教育心理学家支援,根据现时政策只有两个可能性;一,是该有限生同时兼有SEN类别其中一种障碍,最常见是言语障碍(不可能被评为有读写障碍,因为进行相关测验的智力要求是80或以上)。二,是跟所有“非SEN生”一样,成绩差而最少有2学科成绩低于40分。 

有限生不属SEN类别,在学校未能获得针对性支援,有些学校暂时只能让他们接受一般同学均可接受的帮助,例如补课班,或言语治疗班。(资料图片)

换言之,不符合以上任何要求的有限生,将会得不到SEN生专属的支援(包括津贴)。有两所小学校长及老师均反映,总会有些有限生成绩差,但未够差符合以上第二个要求,但不代表他们不用额外帮助。其中有小学校长表示,该校只有几位有限生,最“叻”一位成绩也只是仅仅及格,其余的成绩多半徘徊在40至50分之间。他承认,若制度没有明言要帮有限生,帮与不帮只能看老师、校长“有冇心”。

成绩够差有支援 只限小学

另外,翻查《全面推行融合教育运作指南》,非SEN生可循成绩差向教育局取SEN支援的安排,只适用于小学。有中学副校长向《香港01》重申,该校有限生即使成绩再差,但“甚么针对他们缺憾的支援都没有”,甚至连教育心理学家也没有责任要为他们提供建议。副校长强调,承认“有限智能”的标签属SEN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张超雄指,有限生的智力较正常水平低,甚至接近智障,他认为局方既然承认他们有需要得到额外帮助,便应将他们纳入SEN类别中,弥补漏洞。他又指出,政府于2017/18年施政报告中,终肯为不属SEN类别的精神病患生提供额外3500万“学习支援津贴”,认为教育局以至政府均应正视所有有需要的学生,并订立特殊教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