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贩斜阳】忆40年来纸媒三度亡 前老总郑明仁:地铁通车杀晚报

撰文: 邵沛琳 黄伟民
出版:更新:

“以前印报纸、等于印银纸,但(现今)即时新闻打死报纸!”资深传媒人、《苹果日报》前总编辑郑明仁,历尽报业百花齐放至兴衰,他庆幸于报业辉煌年代入行,70年代末地铁及海底隧道,引致晚报走下坡。80年代流行“拍拖报”(咸报夹严肃报章一起出售)、90年代的枪林弹雨的大新闻、报章“割喉式”减价战等,仁哥都娓娓道来 。
纵横报坛40年,他剖析香港纸媒先后面对三次死亡:地铁通车杀晚报、免费报章打残日报、如今又到手机即时新闻狙击免费报。报业美好时光不再,郑明仁认为:“我觉得美好嘅仗已经打完!”“纸媒不死”之说只是老报人的一厢情愿。

即时新闻打死报纸,依家报纸根本为咗生存而挣扎!
郑明仁 资深传媒人
资深传媒人郑明仁看尽报业百花齐放至兴衰,他认为即时新闻“打死”报纸,纸媒的生存空间进一步收窄。(黄伟民摄)

童年盼当报贩 前老总看报业萎缩 

郑明仁1977年于时为浸会学院传理系毕业后,先后于《商业电台》、《成报》及《苹果日报》工作,曾在《苹果》任总编辑,至2011年退休。他现为报业资料馆作筹备工作,望将本港的报业辉煌年代、经典重大新闻呈现市民眼前。

摸一下胡子,仁哥忆起,童年曾想当报贩,梦想坐在报摊免费看报纸、看《老夫子》,早年报档生意好,坐在档口就有收入,“(当时)唔知报贩背后有好多辛酸事,一早起身叠报纸、日晒雨淋。”时至今日,纸媒生意萎缩直接影响报贩生计,晚报已死,日报风光不在,仁哥说,日报之死,死于源于免费报章。而晚报之逝,源于香港集体运输工具的跃进。

晚报三大死因:红隧及地铁通车、无线电视开台

80、90年代报业转捩点:拍拖报、减价战

我有种悲呜感觉,无人讲到纸媒会唔会死!
郑明仁 资深传媒人

千禧年代日报两大死因:免费报纸、即时新闻

郑明仁表示,80、90年代,本港报业百花齐放,不同立场及声音的报纸各有市场,他形容,那些年报纸是报贩及记者的生命泉源,“印报纸等于印银纸”每早都有数十万卖报收入,而当年《成报》一纸风行,便是经典例子。1995年《苹果日报》的以两元割喉式减价促销,报贩受惠收入增长。

小报被“主流”报章淘汰

至90年代中期,市面由数份“主流”报章占据市场,其他小报已经“归边”或被淘汰,报贩首当其冲受影响、收入大不如前。郑忆述,由60、70年代的60多份报章,减少至2015年的20多份。至今,收费及免费报纸的市场比例平均,读者数量已达饱和状态,读者对影像及即时新闻更为“重视”,对日报、免费报造成无形的杀伤力。

免费纸、网上新闻牵起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