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男堕裸聊骗局 自己头像移花接木变色情片主角 遭勒索一万元

撰文: 陈淑霞
出版:更新:

人工智能(AI)发展趋向成熟,内地更惊传多宗骇人听闻的AI换脸实时视讯诈骗案。警方澄清指,中港两地均无接获相关举报,本港亦暂无涉及AI诈骗的报案。不过,有不法份子以AI制作虚假新闻报道,并讹称为本港银行高层,推销虚假的投资计划,有日本男子误信为真;亦有25岁港男则险堕骗局,遭网友诱使下载来历不明的手机App,以进行裸聊对话,其脸部随后被“移花接木”至色情影片,更被勒索购买1万元点数卡,幸最终未有金钱损失。
警务处网罪科及商罪科提醒,科技日新月异,其中深伪技术(Deepfake)更可将图像或影片“移花接木”,亦可伪冒语音内容,呼吁市民特别是长者应提高警觉,包括避免接听陌生的视像来电,如怀疑身分真伪,可要求对方在镜头前做指定动作,例如用手指在脸部前方“划过”,“睇吓佢神情自唔自然,同有冇穿崩位。”警方又呼吁市民,特别是熟识科技的青少年,可以协助提醒身边的长者,提防相关的犯罪手法。

警务处网罪科及商罪科提醒,科技日新月异,呼吁市民提防人工智能相关骗案。(卢翊铭摄)
陈纯青指,今年首5个月共有1624宗投资骗案,当中近8成属网上骗案。(卢翊铭摄)

网络安全及科技罪案调查科网络安全组警司陈纯青表示,今年首5个月录得逾1.5万宗诈骗个案,占本港整体罪案44%,比去年同期增58%,涉及损失共21亿元,人均损失1300万元。他提到,投资骗案类别更显著上升,今年首5个月共有1624宗,较去年同期增56%,当中近8成属网上骗案。

他提到,本港至今未有接获AI相关骗案举报,但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有不少骗徒借助AI行骗,网上更出现利用深伪技术、假冒名人制作的诈骗影片,警方近月更留意到海外有网上投资骗徒,以深伪技术制作虚假新闻报道,诱使市民堕入骗局。

其中一宗案,有日本男子于Instagram认识一名自称是本港投资银行行政总裁的网友,IG帐户更载有一段受访片段,与新闻主播谈及其银行推出的高回报投资计划。受害人不虞有诈,误信对方并按指示购买总值1700港元的点数卡。

惟受害人随后感“唔对路”,遂与涉及的投资银行联络,始知悉该“行政总裁”属伪冒,该则新闻报道更是以深伪技术虚构后制而成,受害人遂于当地报警求助。陈纯青指,警方备悉相关情报,亦会与海外执法机构保持紧密联系。

警方近月留意到有网上投资骗徒,以深伪技术制作虚假新闻报道,讹称本港一间银行设有高回报的投资方案,诱使市民堕入骗局。(警方提供)

另一宗涉及AI的骗案情报,受害人为25岁香港男子。网络安全及科技罪案调查科情报组高级督察吴柏慧指,该名男子今年3月,于交友平台遭诱使进行裸聊,但需下载对方指定的手机直播App,始能展开对话。他随后发现其肖像被“移花接木”至色情影片,对方更进行勒索,要求购买1万元点数卡,受害人拒从力保不失,并向警方作出通报。

网络安全及科技罪案调查科网络安全组高级督察陈智颖表示,深伪技术近几年发展迅速,可透过人工智能进行深度学习,并将图像或影片内容转移,亦可伪冒语音内容。虽然本港目前没有涉及以人工智能换脸拟声,并进行实时视像通话的个案,但市民需时刻提高警觉,包括留意对方通话时有否破绽,例如眼神及口型有否不自然,亦可要求对方在镜头前做指定动作,“可以要求对方喺镜头前用一只手指,慢慢划过脸部,由于电脑需要针对咁突如其来嘅改变要重新运算,所以系会有穿崩位。”

商业罪案调查科反诈骗协调中心高级督察张文瀚补充指,如有怀疑,亦可尝试于对话中向对方询问个人问题,从而核实对方身分。他提醒,市民应保持警剔,切勿轻易将脸部及指纹等个人生物辨识资料交予他人,包括避免接听陌生的视像来电,以免资料不慎外泄。

网上资讯眼花瞭乱,商业罪案调查科讹骗组督察梁珮筠说,市民应养成事实查证(Fact check)习惯,如怀疑文字或图片被窜改,可善用搜寻器查证出处,亦可借助警方早前推出的“防骗视伏器”,输入收款账户、电话号码及电邮地址等,以评估其诈骗及网络安全风险。

陈智颖即场示范深伪技术,“易容”至网络安全及科技罪案调查科网络安全组警司陈纯青的样子。(陈淑霞摄)
陈智颖指,若收到可疑的视像通话来电,但不知对方身分真伪,可要求对方在镜头前做指定动作,“由于电脑需要针对咁突如其来嘅改变要重新运算,所以系会有穿崩位。”(卢翊铭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