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教职员指课程繁多 碍推行融合教育 平机会倡增设职位

撰文: 刘鑫梅
出版:更新:

平等机会委员会就融合教育于中小学的推行成效及未来发展进行调查,超过8成受访教职员指,课程紧迫/教务繁多/人力资源不足是推行融合教育的最大困难,难以协助有特殊教育需要(SEN)的学生。
平机会倡增设“融合教育课程主任”职位,及增加每家学校专业支援人员的常额职位,并鼓励家长主动与学校就子女的个别学习计划(IEP)跟进,加强家校合作,有助改善推行融合教育的成效。

平机会公布“香港普通学校教育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的挑战、有效政策及最佳措施研究”结果。(刘鑫梅摄)

融合教育指将有特殊学习需要(SEN)的学生安排在主流学校接受教育,为他们提供一个正常的学习环境。平机会就现时融合教育于中小学的推行成效及未来发展进行调查,访问了141所普通中小学校,合共1814位教职员(包括校长、教师及特殊教育需要统筹主任),当中超过8成受访者都表示,课程紧迫/教务繁多是学校推行融合教育的最大困难,其次则是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68.8%)。

小班教学机增设新职位 助推行融合教育

针对以上挑战,研究团队建议可以减少教师课堂节数及推行小班教学,并以推行融合教育较为成功的学校(包括4所小学和4所中学)为例,指无论中小学,小班教学并调高整体普通学校的教师与班级比例,都有助改善有关支援SEN学生的教与学成效。

而针对融合教育设立的“特殊教育需要统筹主任”(SENco)教席,整体受访校长都认同此为最有效的支援措施,但业界亦反映由于人手资源不足,工作调配不均,相关教员只有三成工作时间是负责特殊教育,且只能负责协调工作,例如考试调适;其余七成时间则要应对繁重的行政工作。

研究团队建议业界设立“融合教育课程主任”新职位,增聘专业人员专责教育,以减轻相关人员的工作职能负担,改善业内教职人员流失率较高的问题。

政府资源弹性调配 加强家校合作

香港教育大学卓越教学发展中心总监及课程与教学学系教授(实践)高宝玉指,近年政府持续增加资源投放有助学校推动融合教育,但部分资源及资金的调配欠缺弹性。她建议增加现时学校资源运用的灵活性,为专业支援人员,如教育心理学家、言语治疗师,设立常额职位,以取代合约雇佣形式;她亦建议推行跨校使用专业支援服务,以舒缓专业人员资源短缺问题。

平机会行政总监(营运)朱崇文亦指,部分SEN学生的家长不愿意在子女升学后提供个别学习计划(IEP)纪录给中学或大学教育机构,导致学校未能衔接对SEN学生的支援:“小朋友需要Support(支援),就唔需要惊,俾学校知道,学校先会俾支援佢,就唔好因为咁,避咗唔做𠵱样嘢(IEP)。”他呼吁家长不要担心子女会受到歧视或差别对待问题,而是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向学校反映。从而有助加强家校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支援。

研究团队亦建议推行纸笔评核以外的多元或另类评核方法,并指现时“一试(考试)定生死”的主流评核机制,对于读写障碍的学生较不平等。团队建议政府在《青年发展蓝图》提供更多指引,以助SEN学生发展多元化的生涯规划,如体育、艺术等领域,并呼吁社会提高对SEN学生的接纳和包容。

署理主管(政策、研究及培训)徐妤婷(左一),平机会行政总监(营运)朱崇文(左二),平机会政策、研究及培训专责小组召集人利哲宏(右二),香港教育大学卓越教学发展中心总监及课程与教学学系教授(实践)高宝玉(右一)。(刘鑫梅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