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捐赠|心脏移植受赠者:签个名 因为有机会需要器官𠮶个系你

撰文: 邓宇诗
出版:更新:

飞机工程师曾永铿25年前植入了心脏除颤器,随着年纪增长心脏功能变差。60多岁时需要换心脏,等合适心脏过程中医生曾判断再过7个月,身体状况就会变为不适移植心脏。他在等心过程十分辛苦,“喺度谂紧条路点行,因为当时嘅情况个心挨多一年都未必得。”

幸好等待一年左右便有合适的心脏供移植,曾永铿形容是“死过翻生”经历。对于近月有市民取消登记器官捐赠,他认为市民顾虑太多,“签个名,因为有机会需要器官𠮶个系你。”

葛亮洪心脏内科病房经理郑嘉恩(左)与心脏受赠者曾永铿(中)及马畅初呼吁市民登记器官捐赠。(林霭怡摄)

香港器官捐赠数目一直不高,近月更因政府拟落实与内地建立跨境器官移植机制,有人呼吁已登记器官捐赠人士取消登记。近半年有5,785人取消器官捐赠登记,但半数根本未曾登记,医务卫生局指不寻常,特首李家超下令执法部门调查。

心脏受赠者曾永铿任职飞机工程师,约25年前突然晕低后,发现心律不整,其后植入心脏除颤器,但随着年纪增长心脏功能变差。他形容最辛苦的时候无法安眠、呼吸不畅顺,甚至无法下床,要太太扶起身落床,“𠮶时好似等死咁。”

曾永铿指,等心过程十分辛苦,“喺度谂紧条路点行,因为当时嘅情况个心挨多一年都未必得。”加上当时已达60多岁,等心过程中医生曾判断再过7个月,身体状况就会变为不适移植心脏。

幸好等待一年左右便有合适的心脏供移植,他形容是次为“死过翻生”的经验,对于近日有市民取消登记器官捐赠,他认为市民顾虑太多,“签个名,因为有机会需要器官𠮶个系你。”他表示,香港等候不同器官捐赠的病人甚多。

如果人始终要走,入面嘅内脏仲系活生生、可以用,点解唔可以pass on (传)畀二个人。
心脏受赠者曾永铿

另一位心脏受赠者马畅初约七年前因为不适求诊,被诊断出心脏功能只剩下三成。虽然当时可以正常工作,但上落楼梯会喘气,更有可能随时晕低。 等待一年多后在57岁获移植机会。

他在换心手术后,感觉十分良好,“觉得自己行啱咗一步。”他表示,捐赠者帮助的是并非只是而是病人的家庭、朋友圈,站在病人的角度看,他们好需要捐赠者的无私。

只要大家设身处地谂一谂,如果你系病人,你需要嘅系乜嘢。
心脏受赠者马畅初

现有80人等候换心

葛亮洪心脏内科病房经理郑嘉恩表示,截至今年3月31日,等候心脏人数达80人,但由遗体捐赠的心脏只有3个。她指,碍于心脏捐赠除了需要血型吻合外,身高、体重等亦为考虑因素,令每一位病人的等候时间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