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烟草税|40年报贩每日卖少70包烟 称有疑似私烟贩招揽卖私烟

撰文: 梁晋颖
出版:更新:

财政预算案公布即时烟草税加约三成,有卖烟的报贩表示,烟包生意额大跌,由加税前可一日卖10条烟(1条烟内有10包烟),在加税后一日只卖3至4条,但却认为加烟草税未有令烟民减少之余,更助长了非法私烟贩卖,有疑似私烟贩招揽她贩卖私烟,希望政府可有相应措施帮助报贩,如让报贩可卖更多种类货品,以及尽力打击私烟。

加烟税前日卖最多10条烟共100包

旺角报贩王女士与丈夫经营报摊40年,除了卖报纸,亦会卖水、烟等。在烟草税2月22日即时增加后,卖烟的生意额就随之下跌,王女士表示,未加烟税前一日可售卖8至10条烟,不过自烟税增加后,每日只卖3至4条,一包烟只赚4至6元,收入明显减少。

政府加烟税旨在推动烟民戒烟,王女士表示理解,但指烟民都转向购买价钱较低的私烟。她指曾有不知名人士向她派发传单,邀请她购入较低价格、但不是香港常见牌子,甚至疑似冒牌的烟。她怀疑该人是私烟销售商,故未有答应,“唔敢博啊,呢啲唔合法嘅野”。

年老有病收入少 两老坚持开档全因街坊情

私烟猖獗,向王女士买烟的人渐少,记者采访当日,一小时才有一人到王女士的档口买烟。王女士表示,与丈夫都年过70岁,而且各自都有身体问题,丈夫有心脏病,她曾在一星期前在报摊工作时晕倒,幸得街坊报警送院,并无大碍。

收入渐少加上身体抱恙,王女士道出坚持的原因,“唔想无咗个档口,同街坊十几年感情。”王女士的报摊由一个被透明胶膜包裹的有盖货架、加上两个大雨伞组成,在打风落雨时特别危险。她忆述有街坊曾义务用尼龙绳,把档口的胶膜和两个大雨伞串起,帮助档口加固,连买绳的钱都不向王女士收。

王女士的档是24小时营业,除了她跟丈夫轮流工作,亦有一位本来在附近做报贩的街坊,在其档口结业后,过来帮助通宵营业。通宵的原因是因为两夫妇难以收拾档口,又因保安理因,不过王女士指,转角街口有一间生果店会营业至凌晨5时,有时都会帮助“睇舖”。正是这种与街坊相熟的程度,令王女士的档口建构与街坊的情,亦令她不想放弃。

冀政府增报贩可卖货品 促打击私烟

加烟税已成事实,王女士卖的烟确是少了。可能有人认为报贩应专注卖报,但买报纸的人又“买少见少”。现时持小贩牌的报档除了卖报纸杂志外,只可出售12款特定物品,例如电芯、樽装蒸馏水及烟包,王女士希望政府加烟税的同时,可以体恤报贩,准报贩售卖更多种类的货品。

报贩现时亦可于档口摆放广告横额,但只限水及电话广告。王女士都希望广告类别可增加,甚至其他团体或商户,都可放广告横额,每个广告都有一千多元收入,已可帮补不少。

王女士补充,最重要都是私烟加剧的问题,她觉得政府加烟税同时,亦要加强禁止私烟,“无私烟我哋生意就好啲。”访问至此,王女士丈夫耀哥亦已到店,在旁的他同指“(烟)加咁贵都无人买”,“啲人咪去买平烟”。

指消费券无作用 增货品才重要

被问到电子消费券有否帮助生意额,王女士“拧拧头”,指向货架上的八达通机:“完全无优势”,她指客人更多转向连锁店舖,生意额反而下跌。全港报贩大联盟指,很多报贩已装设八达通机,不过因为受可售产品政策限制,可以卖的产品不多,反而未有人光顾,未能受惠消费券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