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岁婆婆潮玩智能电话 睇片打牌视像样样得 团体倡助长者学科技
数码鸿沟常见于年长一代,香港社会服务联会(社联)早前进行“香港百岁老人研究”,其中有96岁婆婆懂得用智能电话,除了用视像通话致电家人聊天,更懂得看影片、玩网上麻雀游戏等。该研究访问151位95岁或以上于社区居住的长者的照顾者,结果今日(13日)发表,有7成半长者患有长期病患,有一半长者不能自理日常生活。
负责研究的学者认为香港人口老化速度加快,10年来百岁长者人口升近六倍,故全面的安老政策非常重要,而科技亦是安老服后的好帮手。
婆婆女儿:母见孙儿用手机 便想要一部
社联早前进行香港百岁老人研究,对某几位长者进行专访,其中96岁的甄婆婆与与家佣同住,五名子女虽未有同住,仍有分工合作照顾妈妈。其女儿陈女士表示,妈妈愿意尝试新事物,有时比子女更前卫,因为她见到儿孙们个个有智能电话,她便想要一部,于是家人给她一部智能电话,那就开始只看相片,然后她会问有什么游戏玩,儿孙们就教她玩最爱的网上麻将游戏,她更会看网上的粤曲短片。
陈女士说:“虽然我们不是同住,我们每天都会定时联络妈妈,有时我致电给她,她听不到,就会回复视像通话给我们,看看我们在做什么,我觉得她好叻。”
甄婆婆说:“(喺手机短片)见到BB(曾孙)喺度笑,佢妈咪教佢讲嘢,佢就‘嗲嗲嗲’咁叫,我就睇到好开心。”早前疫情不能出外,她就善用手机解闷,“我钟意打麻雀,无得去打咪自己打,开心啲,脚痛都唔知。”
7成半受访人瑞长期病患 近半不能自理
社联今日发表香港百岁老人研究结果,在新冠疫情期间(2021 年 4 月至 2022 年 9月),访问151位95岁或以上、于社区居住的长者的照顾者。虽然有以上甄婆婆的有趣例子,惟发现当中有7成半长者患有长期病患、有一半长者不能自理日常生活、近六成长者有听力障碍,亦有超过七成照顾者认为长者于最近一年认知能力下降。
百岁人瑞10年增6倍
同负责研究的树仁大学辅导及心理学系助理教授刘喜宝表示,团队在2011年进行过第一期研究,至10年后进行第二期研究,发现香港百岁长者人口由 2011 年的 1,890人增加至2021年的11,575人,升幅超过六倍。她认为老龄化速度很快,连带照顾老人家的照顾者都年纪渐大,同时又面对经济压力,“可能一份积蓄系两代老人家去分享”。
样负责研究的港大秀圃老年研究中心院士及汇智研究中心总监张筱兰同指,香港人口老化速度太快,“喺2023年后,每3个香港人就有一个系60岁以上。”长者对社会资源的需求与成年人不同,形容现时情况非常严峻,安老的服务与设施都需要全面考虑。
团体促设地区医疗基金 善用科技协助长者
社联业务总监陈文宜指,社联建议政府设立“地区医疗基层发展基金”,透过社会服务网络接触社区上有需要人士及家庭,推行预防慢性疾病和培养健康生活的项目,“个网络系要社区每个人一齐营造,唔系就咁走出嚟”,另外建议为长者选定疾病的互助小组,针对性治疗有病患长者。“有好多长者未必系医院常客,依家我哋希望将个服务单位整合,去唔到医院嘅老人家,都可以有医疗服务帮到佢。”
社联亦推出“a 家”乐龄科技教育及租赁服务,以可负担的价钱租用合适的辅助科技产品,例如坐或企都可用的轮椅、便椅、坐厕扶手、以及可随处摆放的多用途扶手,其更是由日本引入的科技。另外亦鼓励长者使用智能健康监察设备,让长者安在家中仍能与家人、治疗师、辅导人员保持联系。
部份长者可能未如甄婆婆般,懂得用电子仪器,树仁辅导及心理学系助理教授刘喜宝认为,教导长者需要耐性,欲速则不达,她建议可能由年长人士与老人家沟通,交流大家理解的地方,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