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老板沦落㓥房户再变麦难民 等10年终上楼 重回㓥房做导赏员
香港现时有超过22万人蜗居㓥房,不少环境恶劣,甚至要与木虱老鼠为伴,租金却是豪宅均价水平。原居于700平方呎私人单位的刘振华,因生意失败公司破产,沦为㓥房户,居住单位只及之前一成,但其后更因负担不起租金,变成无家者“麦难民”。10年过去,他在今年获派公屋,总算挨过黑暗日子。不过刘振华现时仍会重返㓥房,但不是居住。
香港社区组织协会今年推出“局住体验馆”,邀请市民亲身体验“原汁原味”的㓥房实境,并训练超过10位导赏员,当中不乏无家者、前无家者、恶劣居所居民等,刘振华为当中之一,带领大众更了解基层住屋环境及不同阶层人士的故事。
无家者人数升幅98% 住屋贫穷易被标签
经社署登记的无家者人数在2021年升至1,562人,较2014年数字增幅近98%,而女性无家者人数亦升至171人,增长率为397%。惟政府资助无家者宿位在此期间只增加26个,现时为228个,增长率只有11.2%,即“宿位增长率”远远跟不上“无家者人口增长”。基层市民多年以来不只备受 “住屋贫穷”的困扰,恶劣居所的住户及无家者更容易被公众标签。
“局住体验馆”位于大角咀嘉善街15号2楼,馆内保留单位内部原有时代特色的间隔和装修,如怀旧地砖、窗花、通花屏风等,以一比一还原基层住屋实境,包括板间房、阁仔房、几伙人共用厕所、厨房等,并有无家者及㓥房住户化身导赏员细诉生命故事。
慨叹住㓥房被标签为“无能力”
导赏员之一的刘振华因为生意失败,公司破产,后来又患上银屑病及抑郁而无法工作,无奈由租住一间700平方呎私人住宅单位,搬到牛头角约80平方呎的㓥房,他形容环境“麻麻地”,隔音差,声音嘈杂,而且不通风。
住㓥房6年,情况却更差,不想继续挨每月约4,000元贵租,决选择露宿麦当劳,成为“麦难民”。
施丽珊:现在香港十个有两个穷
刘振华其后获社协帮助入住无家者宿舍三年,刘先生今年成功获批轮后了10年的公屋。他认为社会大众往往对㓥房户和无家者标签为“无能力”、“低收入”等,而对于“搞到卫生环境唔好”的标签,他不以为然,“我只系瞓觉……我通常系出面食,所以我唔会制造垃圾。”
社区组织协会干事施丽珊指,现在的年代“十个有两个穷”,成为社会少数便容易受歧视及被标签。
㓥房户被指邋遢无洗澡 自卑不敢出屋
同为导赏员,现年64岁张利名因有伤患无法工作,面对无钱交租的困境,更患上精神分裂症,甚至出现轻生念头。她回忆当时居住的㓥房环境,“蛇虫鼠蚁,又臭又焗,百花齐放,咩都有。”该单位不到100平方呎,环境不通风,空气亦有异味,而且因没有晾晒衣服的地方,衣物总有噏味。
张利名回忆说,曾被人说自己没有洗澡和邋遢而感到自卑,不敢跟别人说话,也不敢出屋或接触人。她曾向社会和政府发声,希望政府订立租务租约制度,建更多社会房屋安置基层市民,却被业主赶出家门。后来得到社协帮助,现在住在英华街的社会房屋,指那边空气好,洗完衣服再不怕有噏味。
另一位导赏员陈毓权指,曾经因为吸毒被捕,后在福音戒毒所戒毒。他回忆年轻时加入童党,从而接触毒品,当时两三个人一起居住在板间房,“板间房就无私隐,啫系讲乜嘢,啫系打仔又好……两个人倾偈都无咗私隐。”断断续续地住在不同的㓥房,“左搬右搬”,最差试过露宿通州街。
现时他获社协帮助,成功经抽签,租住位于尖沙咀的过渡性房屋宾馆,为独立套房,设有厕所,单位面积约60、70平方呎。
立法会议员江玉欢今年到场参观,她表示,一进场已很感动,忆起以前住过㓥房的日子,很有共鸣,又指“住㓥房不是罪,穷也不是罪”。另一议员林筱鲁指,如果能提供稍微好的居所,都能令基层市民的生活有很大的改变。
体验馆现时只接待团体导赏,欢迎学校、团体、商界等预约专场,有兴趣团体可致电27139165或27253165,或电邮至soco@soco.org.hk查询。
.整个展览导赏及真人图书馆活动大约1小时45分钟
.活动为收费项目,需要预约,费用$150/位,最少十人成团。
.收益用作支持本会之导赏员服务发展及基层居民扶贫工作。
.详细收费视参观人数而定,填妥报名表后本会将尽快与你联络
.展览馆位于唐楼大厦内,需要行楼梯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