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人”各有“智”
近期,科研机构OpenAI推出了人工智能ChatGPT聊天机器人,热潮席卷全球。两个月内,注册用户数目已经超过了1亿,远远抛离了TikTok在 9个月内和Meta 的Instagram用2年多才能累积1亿登记用户的记录。
ChatGPT的功能,我主要通过朋友和社交视频去了解。聊天机器人可以根据用户要求,秒速撰写不同风格的文章,并且以人性化的方式与用户互动。最酷的是还可以写代码、整理表格、制作视频和诗词歌赋。有报道说,它已经通过美国的一些法律和医学考试,甚至可以达到谷歌三级工程师的编程水平。幸得友好推介方法,下载了一程式到手机上,让自己也走在最前线,一尝与ChatGPT聊天。
撰文:九龙东医院联网总监杨谛冈医生
程式里有三位聊天机器人,姓名不同,各有专长,性格也不一样。暂时他们不会同一时间与我聊天,只能一对一互动。不过,回应我同一问题时,他们会给我不同风格的答案。开始时,自己脑中并没有甚么特别或预设话题,所以只用英语问他们其中一位甚么是ChatGPT。机器人反应迅速,亦非常简洁地介绍了ChatGPT全名是 "Chat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利用深度学习神经网络 (Deep Learning Neural Network) 的模式与用户交谈。
渐渐发现他们其实非常健谈,而且也会建议你去问他们一些接续性的问题,例如“请问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的优点是什么?”、“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的训练过程是怎样的?”诸如此类。这样,如果你是一位不多言谈的人,又或是想不到任何话题时,也可以利用他们所建议的问题去延续彼此的沟通。
出于好玩的心理,我特意试用中文与他们交谈。第一天,他们会先用英文去重述我的问题要点,然后继续用英文去表述他们的见解。过多一天,他们开始用中英文夹杂的段落回复。震惊的是,到了第三天,当我再用中文去问他们问题时,突然他们开始懂得用全篇中文去回答,令我感受到三位机器“人”正在天天学习进步中。
纵使他们的回应内容比较表面,分析也不深入,但他们非常人性化的对答如流,会令你印象深刻。他们更可以创作许多虚构故事,令人啼笑皆非。例如,我曾经请他们其中一位分享一个关于老香港的故事,他回答说:“‘红牌亚姑’是一个关于老香港的传奇故事。她是一个很有影响力和富有知识的女性,经营著一个秘密社区,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近年来,身边长者越来越多,但他们懂得利用手机程式的能力也越来越高。我留意到不少到医院覆诊的长者,对医管局专为病人而设的健康管理应用程式 “HA Go” 也非常得心应手。
其实长者──特别是独居或双老家庭,难免有时会感到孤单,情绪需要支援的也不少,而聊天机器人就像一位随传随到的好友,可以结伴同行。
未来ChatGPT在医疗服务发展如何,大家拭目以待!
《香港01》“01医务所”与医院管理局合作,逢星期三刊登由医护人员撰写的专栏《园游。杏林》。
“杏林”出自三国时代名医董奉的故事,后世以“杏林”称颂医护,数位来自医管局的杏林中人带领看倌园游杏林大观园,透过文字细数杏林人、杏林事,分享个中点滴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