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铁软胶吊环受力差引残障人士不满 传将更改设计 港铁无否认
港铁去年8月宣布,在部分市区线列车安装了新的蓝色软胶吊环,惟被网民批评新设计既不实用亦不美观。原来,新吊环亦引起部分残障人士不满,认为受力差、容易受伤。今日(24日)有传港铁承认,更改扶手设计前并无咨询残障人士团体,现决定换走新旧列车中的这款软胶吊环。不过,港铁回复《香港01》查询时却拒绝证实会否更改设计,亦回避曾否咨询残障人士团体的问题,仅称会研究有何地方可以改良。有残疾人士团体指,的确未获港铁咨询相关设计,批评港铁忽视残疾人士感受;有立法会议员就批评,港铁多方面已表现离谱,应在细微位置做得更好,促请港铁向立法会交代咨询情况。
作家云海今日在Facebook贴文,指接获反映港铁这种新式吊环不受力,对残障人士造成不便;他又指,曾亲身试用,亦感吊环设计对用拐杖的老人家及孕妇等造成安全隐患,遂向港铁了解情况,周旋下获港铁透露,原来更改吊环设计前并无咨询过残障人士团体,亦向他承诺,港铁将重新设计方便残障及老年人士等的吊环,日后将取代这种蓝式塑胶吊环,惟未有时间表。
有自称伤残人士的网民在该贴留言,称曾向港铁反映有关问题,包括新吊环不能承受借力、易变形,列车紧急煞车时乘客容易扭伤手腕甚至跌倒等,认为“新不如旧”;但他获港铁回复,新吊环采用人体工学,应更舒适及减少滑手情况,同时港铁明白其关注,会备悉意见作参考。
港铁:软扶手吊环能减损耗
《香港01》就事件向港铁查询是否有意更换吊环设计、时间表及受影响列车数目等,以及曾否就设计咨询残障人士团体意见;港铁发言人均没有正面回应,仅指扶手吊环由持久耐用的软物料制造,能减低损耗,乘客不小心碰到吊环亦不会感到疼痛;物料上亦涂有一层抗菌添加剂,有助减低细菌传播的机会。发言人又称设计团队采用人体工学设计,希望乘客使用时感觉较为舒适之余,亦不易滑手;港铁一直透过不同渠道,包括意见调查及小组访谈等,聆听乘客的意见,会研究有何地方可以改良。
伤残团体:不曾被咨询 批港铁不顾残障人士感受
路向四肢伤残人士协会副主席罗伟祥说,港铁换吊环前的确未有咨询该会,批评港铁疏忽,未有顾及残障人士感受。
罗伟祥解释,残障人士分不同类型,部分不良于行的伤残人士未必需要坐轮椅,他们因为较难站稳,故对港铁吊环的受力度要求较高,认为吊环愈坚固愈好,似这种新设计采用软胶制,受力度必然较弱。
本身是轮椅人士的沙田区议员叶荣亦批评,港铁经常忽略残障人士的需要,在安装或更换新设施时没有咨询残疾人士,“好多时你整好晒,我揾到问题,佢就话冇得改,下次再咨询;完全忘记咗原来有班残疾人士系会用。”
议员感惊讶 批港铁疏忽
立法会交通事务委员会副主席郭家麒亦认为港铁疏忽,又指港铁多方面已表现离谱,“票价又离谱,班次又离谱,多如星宿”,在这些细微位置就更应做好。他赞成港铁顺应残障人士意见更改设计,同时要求港铁向立法会交代更改设计时的咨询细节。
委员会成员张超雄亦对港铁未有咨询残障人士感惊讶,认为港铁作为本港最大的公共交通机构,有责任考虑不同人士需要。他指,除了大众看得见的残障人士,有人亦因年纪大、有病痛等导致行动困难,公共交通设施变动对他们均有很大影响,建议港铁聘请专家,研究这些人士对港铁设施的需要。
那普通乘客又“like唔like”新吊环?《香港01》记者于下午繁忙时间在观塘线及荃湾线默默等待40班列车,终于“捕获”换上新扶手吊环的特别版车厢。乘客Michael Sanchez称,新款扶手虽然较滑,但不能随意扭动,容易造成不便,而且使用时吊环会包着手指,感觉不太舒服,他较喜欢用金属旧款。
而乘客黄先生就认为新款软胶扶手整体可接受,但质料可再软些,又说虽然没有以往随意扭动方向的功能,但不会太抗拒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