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病妇染疫死因 欧家荣指慢性病者会尽快处埋 但死者非属优先

撰文: 凌子淇
出版:更新:

患糖尿及肾病等长期病患的六旬妇人,在家等候隔离时猝死,死后被染出感染新冠肺炎,死因研讯今(1日)续,经常出席疫情记者会的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首席医生欧家荣,今出庭作供,他指护士当日了解事主的情况,见事主未有病症,长期病的病况亦稳定,且有自理能力,认为事主当时并非须优先处理的个案。欧又称,若密切接触者有长期病患,一般都会尽快处理。但事发前约一个月爆发跳舞群组,确诊数字大增,中心一直有考虑调配人手。

死者吕淑娴(62岁),2020年12月9日,因同住幼女赵海铃感染新冠被送往隔离,而被列作密切接触者,独留在美林邨的寓所,等候入住检疫中心,但在12月12日被发现倒毙家中。验尸报告揭她死于新冠肺炎,推断在11日离世。

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首席医生欧家荣认为,根据死者吕淑娴的记录,吕当时的情况并不属须优先处理个案。(凌子淇摄)

护士会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医生欧家荣今出庭作供,指根据2020年12月的防疫措施,每当传染病处收到呈报确诊个案,护士便会透过电话展开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密切接触者紧密追踪。护士如能识别密切接触者,便会再亲自联络他们,索取个人资料、与确诊者接触历史、有否长期病患、有否出现新冠病征等。若有长者未能了解情况,护士则可透过其家人或照顾者取得上述资讯,以及提供健康检疫。

未有病征者会提供紧急支援资料

欧续指,如果护士进行调查时,密切接触者已有新冠病征,则会被视为怀疑个案,直接安排送院;若未有任何病征,护士便会提供传染病处护士电话和当值医生传呼号码,如遇紧急状况便应致电999热线。护士完成通话后,需填写访问表格及牌板交予卫生主任(即医生)签发检疫令。检疫中心专责小组人员收取相关文件后,便会安排送往检疫中心,事前亦会再次联络密切接触者确认。如联络不上,专责小组则会通知传染病处跟进,如有需要传染病处会联络警方。

慢性病但能自理者会尽快处理

有关电话访问详细程度,欧称护士首要识别密切接触者有否新冠病征,其次是他有否自理能力,包括:有否长期病患导致他不适宜入住检疫中心。欧举例指,倘若肾病患者需要定期洗肾、糖尿病患者无法自行打针,便要安排送院。不过,如果密切接触者患慢性病,但具备自理能力,署方会一并尽快处理。

吕未有病征不属优先处理个案

欧另指,假如密切接触者涉及群组或爆发的情况,社区出现传播链,卫生主任指吕当时情况不属优先处理就会特别标注需要优先处理,不属上述类别的一般个案则不分优次。他相信当时护士孔凤媚判断吕慢性病情况稳定,能够自理,不认为吕当时应要优先处理,因最重要的是识别密切接触者有否病征。如果完全没有病征,亦有自理能力,则“唔会再分优次,唔会觉得有啲人要迟啲入,有啲人要早啲入。”欧补充,吕于12月10日已有流鼻水,即代表有病征,此时便应按照孔早前与赵通话时所述,联络传染病处。

其他证人的主要供词。(详看下图)

检疫中心一直有考虑调配人手

死因裁判官周慧珠问及,吕在12月九日获发检疫令,但因该段时间出现许多撤离行动,衍生人手短缺的问题,最终吕延至13日才获专责小组联络,事后处方有否检讨?欧表示,确诊个案自11月中旬起上升速度急速,由10数宗涨至12月逾百宗,故检疫中心小组中心一直有要求增派人手。

有陪审员关注,是否因为发生今次事件,部门才“下定决心”一次性加派人手?欧称无法解答这个问题,强调部门一直有增派人手,惟11月下旬出现歌舞群组,确诊数字大增,相信部门掌握最新疫情状况,有积极考虑调配额外人手。

同期须处理大厦撤离及检疫酒店事宜

检疫中心专责小组主管、高级行动经理陈国基称,2020年11月初,传染病处每天发出的检疫令约得25张,但至月尾已增至逾400张,小组虽陆续获增派人手,但同时需处理早前积累工作,及数宗大厦的撤离行动,并要开设新检疫酒店,故同事仍需加班工作。

陈补充,小组原有24人工作,11月下旬每周约有120次轮班,每天能够处理200张检疫令,其后部门先后3次加派人手后,截至12月中已上升至178次轮班,但他指:“唔会今日要求(加派人手),听日就嚟到。”

案件编号:CCDI-367/2021(D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