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英被指抢林郑风头率先考察大湾区 梁:等到7月1日太迟
行政长官梁振英率领多名司局长、行政会议成员考察粤港澳大湾区3日,今日(21日)来到行程的最后一日。梁振英总结行程时指,团员对考察的内地城市印象良好,认为这些城市发展水平高。被问到大湾区规划工作会否与候任特首林郑月娥“一齐做”,梁振英指大湾区的规划须根据国家时间表,在9月底、10月初完成订定规划工作。未来6个月工作当中,有两、三个月会是本届特区政府工作,“完全等到新一届特区政府7月1号上任先做,到时会太迟”。
特首梁振英率领多名高官、行政会议成员、商界代表共30多人,三天内考察粤港澳大湾区六个城市,考察地点包括珠海、佛山、中山、江门、肇庆、南沙。
考察团的行程来到最后一日,梁振英、政务司司长张建宗、财政司司长陈茂波等团员,到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大桥(深中通道)位于中山的落脚点考察,由中山市委书记陈如贵简介深中通道的设计及施工计划。下午与珠海市领导层午宴,又到港珠澳大桥的工地视察,梁振英十分专心听工程人员讲解港珠澳大桥工程,不时提问。考察团最后一站到珠海就大湾区规划交流。
香港高度国际化仍有优势
梁振英今午行程最后一站在珠海召开会议,他在开场白称,港珠澳大桥明年通车后,会出现更多新的平台和合作机会。过去香港跟珠江西岸的城市因有一海之隔,交通不如毗邻的深圳方便,港珠澳大桥通车后,珠江和香港之间的交通时间缩短,运输成本亦变低,关系会变得更密切。广深港高铁通车后,香港和广东的城市,时间距离上亦会缩短,香港要抓好机遇。梁振英重申,在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中,香港在商贸、社会、生活文化上都高度国际化,有明显优势可成为“超级连系人”。至于内地的城市群,例如佛山和珠海,分别在科技和旅游产业具优势,大家可互相结合。
梁振英:5月底会向发改委提交初步报告
梁振英在总结行程时指,港府在今次考察后,将在5月底提交初步看法予国家发改委,9月底、10月初要完成规划。他指,规划不止包括城市建设、管理,还有经济等方面,要切合时宜,因为港珠澳大桥及广深港高铁通车后,会拉近了大湾区各城市的距离,减低交通及运输成本。
被问到大湾区规划工作会否与候任特首林郑月娥“一齐做”,梁振英指大湾区的规划有时间表,须根据国家时间表进行,9月底、10月初会完成规划的订定工作,在省市、港澳、以至在国家层面就草稿来回修订,未来6个月工作当中,有2、3个月是本届特区政府工作,“完全等到新一届特区政府7月1号上任先做,到时会太迟”。
他指,未来会焦点研究,如何藉著国家规划使香港人流、物流、资金流进入内地更方便。他指,这些生产要素的流动,对两地共同发展十分重要。梁又指,未来会与联组委员会讨论,香港如何与大湾区城市并船出海,执行国家订立的一带一路倡议,香港专业服务业相当成熟、香港专业人士在一带一路城市有一定经验、人脉,而广东企业要“出海”,香港是非常好的伙伴,能在税务、法律等方面为广东企业提供服务。
梁指,今次考察行程紧凑,团员都对考察城市印象十分好,眼见那些城市发展水平又快又高,冀得到国家支持,为香港及大湾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提高各个城市的居民经济水平。
另外,民建联叶国谦指,是次考察令他更了解大湾区规划,到访其他城市时,更发觉对方早为规划作好准备,有了整盘计划,相反香港要在最近总理的工作报告中才知悉,导致起步较迟。对于政府提出主力发展金融及专业服务,叶国谦认同香港在这方面较大湾区其他城市优胜,又以内地早前推行融熔断机制为例,证明香港的制度较完善及国际化,可与世界接轨。
中华厂商会会长李秀恒称,内地近年在民生、开发土地、交通都有翻天覆地改变,而香港则受到种种阻挠,发展较慢,忧虑香港日后会被内地城市赶上。他又指,下周三会与厂商会会董及会员分享是次见闻,例如与内地官员讨论过开放税收条例、放宽海关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