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西瓜波、弹波子唤课外回忆 教大展览展出“山狗校长”签名棒球

撰文: 刘梦婷
出版:更新:

“山狗校长”卢光辉曾创立首支华人少年棒球队“沙燕队”,故事被改编成电影《点五步》,而除了棒球,那个求学时代的青葱岁月,学生们的课外活动回忆可能还包括西瓜波、弹波子、飞行棋、足毽。

香港教育大学香港教育博物馆与香港课外活动主任协会共同筹办课外活动展览,展览以“课堂外的学生岁月”为主题,展出近200张珍贵图片和藏品,当中包括卢光辉曾使用过的球棒、手套及亲笔签名棒球,也有全国人大前常委范徐丽泰中学时代夺音乐节冠军的历史照片,西瓜波、足毽等具有年代感的玩意同意展出。

教大学术及首席副校长、教育承传计划顾问委员会主席李子建表示,即使如今科技发达,学生多了不少电子化的课余活动或游戏消遣,但仍要保持多元化。无论何时,课外活动的本质核心都应发挥学生兴趣所在。

+12

展览分五大部份 展品印记著课外活动欢乐时光

行入展馆,五颜六色的展板陈列在室内,展示著近200张照片、藏品等物件。每一个物件背后,都刻著某一段岁月的课外活动欢乐时光。

教大图书馆馆长郑保瑛表示,课外活动大致分为五个种类,包括体育、学术、兴趣、服务及艺术,展览因应此五大种类分成五个主题,每个主题下选取相应的经典图片或物件展览。主要策展人之一香港教育博物馆馆长邓颖瑜表示,展览获得逾40间学校及团体的鼎力支持,捐出有代表性、有展览价值的照片或物件。

香港教育大学学术及首席副校长李子建(左)、教大香港教育博物馆馆长郑颖瑜(中)、教大图书馆馆长郑保瑛(右)(香港教育大学提供)

《点五步》“山狗校长”卢光辉在世时捐出球棒及手套

在体育主题相关的展览中,放置著“山狗校长”卢光辉的物品。邓颖瑜介绍,当年卢光辉时常跟随父亲去看棒球赛,本觉沉闷兴趣寥寥,但因赛后均可食到春卷,便时常去,久而久之得到熏陶、对棒球加深兴趣并愿意尝试,为日后职业从事棒球运动打下基础。

筹备展览时卢光辉尚在世,他慷慨分享幼时故事,并捐出教练球棒、手套及集结自己和队员签名的棒球用于展览。

卢光辉曾使用过的球棒、手套及签过名的棒球。(刘梦婷摄)

勿让胶质西瓜波在新一代港人记忆中消失

旧时香港学校用地有限,校方禁止学生踢皮质波,以免破坏窗户等设置,于是学生便踢体积更小的胶质西瓜波。现时的运动场地已日趋完善,愈来愈少年轻人接触西瓜波,恐在新一代港人记忆中消失。

戏剧大师钟景辉1954年前就读培正中学时,便在校际戏剧比赛获得粤语中学组个人优异奖,培正中学将锦旗捐出展览。

戏剧大师钟景辉曾在中学时期获得校际戏剧比赛粤语中学组个人优异奖。(刘梦婷摄)

AR重现范徐丽泰朗诵节夺冠相 可体验手工制足毽

在怀旧古早的展览氛围中,有科技新潮的一隅。其中有AR(增强现实)的装置,可将不同卡片放置在感应装置上,紧接著屏幕便会显示视频。其中“音乐朗诵节”卡片会显示全国人大前常委范徐丽泰的旧相,重现她当年凭借自制竹笛在音乐节夺冠的历史照片。此外还有学校水运会、学校运动会、境外游学团等卡片,令参观人士可随意参观学校大型活动。

展览中还添加小趣味,在近大门位置放置一部“足毽扭蛋机”。足毽现时罕见,却是上一代学生课后的欢快活动项目,展览安排观众可体验足毽手工制作全过程。参观者可投入一枚代币进入,便可得到一个装著足毽原材料的扭蛋,参考写著制作过程的展板,则可顺利制成足毽。

教大图书馆馆长郑保瑛表示,以往香港物质条件匮乏,一个毽子、一副棋子就足以令学生快乐,随著科技发展,有学校会购置飞行模拟器等五花八门的物件,寓学习于游戏中。

2020年初已开展 因疫情未能向公众开放

邓颖瑜表示,展览原本2020年1月便已准备就绪,奈何疫情爆发后,普通公众进入校园不易,因此公开展览一再搁浅。现时疫情好转,各项防疫措施随即放开,因此可接待公众,安排周一至周日,上午10点至下午5点开放,公众假期除外。